林珩 第237节(2 / 2)

林珩 来自远方 1925 字 1个月前

他没有在大殿久留,再拜后告辞,随侍人前去驿坊歇息,最迟后日就将启程归国。

盛装铁器的木箱留在殿内,森森寒意浮动,铁器之利令人胆寒。

“仗恃利器,楚霸南境数十载,倨傲狂妄,不可一世。今晋国有铁,消息一旦传出,其必定气急败坏。”想到楚人的反应,松阳君大感快慰,弯腰抄起一把短刀,入手沉甸甸,刀身反射寒光,丝毫不亚于楚国锻造的兵刃。

他从腰间扯下丝绦,以短刀的边缘划过,丝绦无声而断,切口整齐,足见其锋利。

“好刀!”松阳君口出赞叹,对短刀爱不释手。

铁剑只有一柄,晋侯明言赠与越君,他不可能争抢。短刀足有三把,无论如何他都要争取一把。

“君上,此刀胜楚刀多矣,吾甚爱。”松阳君反转刀身,目光灼灼看向楚煜,意思再明白不过。

见被抢先一步,钟离君心中暗恼,连忙起身补救,对晋国的铁器大加称赞,目的与松阳君一般无二。

铁剑不敢奢望,至少要分一把短刀。

再不济,矛头也成,总不可能是一支箭簇?

至于强弓,弓身雕刻於菟,并且镶嵌宝石,十有八九和铁剑一样是为楚煜量身打造,旁人注定没戏。

兼为臣子和宗室成员,必须要有眼力价。两人对视一眼,从未如此时一般心有灵犀,深刻了解彼此的意图,并决定通力合作。

目睹他们的表现,令尹差点扯断胡须,再不能稳坐钓鱼台。

他起身咳嗽一声,在六道目光移过来时,信步走到木箱前,弯腰拿起最后一把短刀,坦言道:“君上,臣老迈,万望体恤。”

言下之意,他已是古稀之年,垂垂老矣。为国操劳大半生,难道不该有一把好刀?

楚煜微笑颔首,表示很能理解:“令尹所言甚是。”

钟离君下意识皱眉,松阳君则在吹胡子瞪眼。旁人不了解,他们深知令尹的底细,庞眉白发,动辄口称“老朽”,实际仍能饭一斗,肉十斤。临战犹可披坚执锐,驾驶战车冲阵,说一句老当益壮绝不为过。

就是这样一个人,口口声声自称老迈,还装模作样弯下腰,就差再咳嗽两声。

厚颜!

无耻!

没有下限!

钟离君自诩狡猾多谋,面对令尹的不顾脸面也只能甘拜下风。好在短刀有三把,让出一把,自己仍有机会。

松阳君和钟离君想法一致,用力握紧短刀,无论如何不肯放下。

两人不约而同看向楚煜,神情中充满热切,无需开口,所求摆在面前。

“好刀当佩英雄。”楚煜笑容明艳,许两人留下短刀。话中不乏称赞之意,更令两人心潮澎湃。

为免夜长梦多,松阳君和钟离君当即就要告辞,令尹也是一样。

“先不急,有一事需速行。”楚煜叫住三人,点出离间楚齐一事需抓紧,“晋君礼重,越自当回报。”

“君上所言在理。”令尹点头称是。

松阳君和钟离君也无异议,决定各自抓紧安排,务必用最快的速度调动人手,使流言传遍齐国。

“君上放心,臣必竭尽所能。”

楚煜摩挲着铁剑上的花纹,视线扫过三人,沉声道:“楚欲效我父行事,奈何自大傲慢,画虎不成反类犬,被晋君深巫恶。如我所料不差,两国定起战事,且规模非小,恐旷日持久。明日朝会,议征召国人屯兵于边,以备国战。”

征召国人!

四个字入耳,令尹三人皆是一凛。

“君上以为,此必大战?”松阳君问道。

“然。”楚煜手指地上的木箱,“小战,何必如此?”

林珩掌权即灭郑国,丰城会盟收服西境诸侯,率大军征西南,凶戾霸道闻名天下。

公子项横扫楚国宗室和氏族,以强权震慑国内并压服附庸国。如魏国一般生出异心,仍只敢在背地里行动,不敢公然违背公子项,其铁血手腕可见一斑。

两人不起兵则已,一旦起兵,注定掀起狂风骤雨,搅乱天下局势。

“越与楚有深仇大恨,血脉不绝,百世犹可报。企望之良机近在眼前,及锋而试,大仇得报,自能告慰先祖,祭祀太庙。”

世情千变万化。

在与林珩定下婚盟时,楚煜从未想过晋会先一步与楚开启国战。

对越国而言,此乃天赐良机。

纵然没有林珩遣使,他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必然要配合出兵,与公子项战场相见。

“臣遵旨。”

若言他事,朝中或许会有不同意见。提到宿敌楚国,越国上下只会有一个声音:战!

令尹表情肃然,心中已在计算调兵需多少时日。

松阳君和钟离君交换眼神,料定出兵一事必成,不会有任何意外。军将由君上任命,他们都有机会,势必要争上一争。

事情商量妥当,三人告辞离宫。由于怀揣着心事,一路之上都是神情凝重,样子讳莫如深。

熊氏兄弟在城内筛查探子,期间有所斩获,正准备入宫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