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2 / 2)

“好。”

之后的几天,忙于工作的蒋欣几乎将这件事忘在了脑后。然而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凑巧,聚会前的那个周一,法医处主任突然找到蒋欣,告诉她本周五有一个刑侦技术的交流会要在北京召开,局里已经选定了她作为代表,去会上做一个报告。

听到这个安排,蒋欣当时就是一愣。

“这次会是xx警官学院建校60周年的系列活动,会议地点就在他们学校。我记得你就是那儿毕业的吧?母校校庆活动,你这个毕业生回去做个报告,再合适不过了。我估计你能遇到不少校友。”老主任微笑着说,“你也可以顺道回去看看老师们。”

蒋欣没想到这会居然是母校主办的,听完老主任的解释自然点头:“正好,我们班还打算周末的时候一起聚一聚呢,今年是我们毕业十周年。”

“是啊?那真是蛮巧的。”主任笑着点点头,“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好的。”

于是,蒋欣给班长发了个消息,将自己要赴京开会、顺便参加同学聚会的消息告诉给了他,班长大人的消息很快回复了过来:“哈哈,你也要参加那个会啊?刚才已经有好几个人给我发消息,说要参加这个会了。我看你们可以先聚一场了。”

看着班长的消息,蒋欣嘴角也露出了笑容。“那好,我也好长时间没见到咱班同学了。周六那天我们正好一起过去。”

“成嘞。”

和班长聊完,蒋欣的嘴角还带着微笑,她的视线不自觉地扫向桌头——

书桌上摆着一个简单的相框,相框中放着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剪着利落的断发,穿着崭新的警官制服,英姿飒爽地站在警官学院的主楼门前,只是那脸上还带着些大学生的稚嫩。

这是蒋欣大学毕业时穿着制服在学校门口照的,这么多年,这张照片一直摆在蒋欣的桌头。

蒋欣出生于北方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镇。小地方交通闭塞,人也不多,在这里生活了不知几辈子的人们早就习惯了远处的白山黑水与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尽管“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多年,可是对于镇子上的人们来说,“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都是些含混模糊且遥不可及的概念,他们每日面对的,仍是头顶的青天与脚下的黑土。千百年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在这里依然适用。如此条件下,“读书”就成了一项可有可无的装饰,尽管各家各户都不会阻拦孩子们念完九年义务教育,然而初中毕业也就够了,文能够写清楚账单,理能够算明白菜钱,就已足够应对一辈子的生活。事实上,镇上的大多数孩子这九年书也不过是应付,小学四五年级还算不明白加减乘除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