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初见朱雋(2 / 2)

当夜,王朗便请朱雋与陈平全权运筹此事,自己只在前台发号施令,调集兵员、钱粮。众人又细细的谋划了很久,待散去时已是翌日清晨。

回到家中,朱铉直觉这一夜混混沌沌,内心挣扎不已,暗叹人生叵测难料,“数年之前朱雋乃我等大敌,多少弟兄死在他的手上,今日却要同事为伍。”迷迷糊糊之间,昏睡过去了。

各位,朱雋其人在《三国演义》中出场并不多,与诸葛亮、司马懿等人似乎相去甚远。其实在正史中,此人与皇甫嵩同为东汉末年的中流砥柱,功绩与镇压太平天国挽救晚清命运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不相上下,所以也应该详细介绍一下其人其事。

朱儁,字公伟,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末期名将。曾任刺史、谏议大夫等职。

朱儁少年之时便死了父亲,其母亲曾以贩卖丝布为生计,朱儁因孝养母亲而远近闻名,得任县门下书佐,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时同郡人周规被公府征召作官,临行时,借郡库钱百万,充当整备冠帻的费用。后来,郡中督责讨要,周规家贫,偿还不了,十分窘迫。朱儁就把母亲经营贩卖的丝帛偷出,给周规还清了债务。其母失去养家糊口的产业,就抱怨他。朱俊却说:“小损当大益,先开始贫困以后一定能发达富贵,不用担心。”

本县县长度尚感觉朱俊是个与众不同的人才,就把他推荐给当时的郡守韦毅,于是朱俊开始在郡中任职。后任太守尹端任用他为主薄。

熹平二年(173年),尹端征剿许昭失利,被州牧举奏,应问斩刑。朱儁悄悄到京师,花费数百金,买通主持章奏的官员,把州牧的奏章加以改动,于是尹端才得输作左校。尹端见罪过减轻,大喜,但心中疑惑,不知为何得减罪过。朱儁也始终没对人提起过。

下一任太守徐珪荐举朱儁为孝廉。后升任兰陵令。朱俊为官,有过人的才能,东海相又上表推荐。正好交趾州群盗并起,刺史、郡守软弱无能,不能禁止。另外,交趾梁龙率众万人,和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攻破郡县。光和元年,朝廷便任命朱儁为交趾刺史。

朱儁受到任命,回到本郡捡选家兵,调发士众五千人,分两路直奔交趾。到州界后,朱儁整束兵众,屯驻不动,派使者到南海郡察看虚实,宣扬威德,以震慑敌人之心。接着调集七郡兵士,一齐进逼,终于斩杀了梁龙,逼降几万人,旬月之间,州郡平定。朝廷论功行赏,封他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并征他人朝任谏议大夫。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朝中公卿都推荐朱儁,说他有才略,于是,朝廷任命他为右中郎将,持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朱儁先与皇甫嵩以火攻,大破波才军,又一起乘胜镇压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并追击波才、进攻彭脱,连连取胜,平定了三郡之地。

皇甫嵩上表朝廷,推功于朱儁,朱俊被封为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

南阳黄巾首领张曼成起兵,自称“神上使”,拥众数万,杀郡守褚贡,屯驻宛城(今河南南阳)百余日。后任太守秦颉击斩张曼成。黄巾余兵又举赵弘为帅,人众越来越多,达到十几万人。朱儁、荆州刺史徐璆和秦颉合兵,共一万八千多人,进击赵弘,从六月直到八月,始终不能取胜。有人上奏,要召朱雋回京。司空张温上疏劝阻,他说:“以前秦国启用白起,燕王任用乐毅,都是历时数年,才最后击败敌人。朱雋讨伐颍川等地叛军,已见功效,引领军队向南攻击引,战略上是完全对头的,只是时间尚短才未成功,现在临阵易帅,兵家大忌,应该再给他一些时间,督责他尽快进攻即可。”灵帝听从了建议。朱儁于是挥兵急攻宛城,杀死赵弘。

黄巾义军又以韩忠为帅,仍然占据宛城。朱儁兵少不敌。于是解散城围,扎下营垒,筑造土山,面对城内。鸣鼓呐喊,摆出进攻城西南的态势。黄巾军全都赶赴应敌。朱儁却自率精兵五千,进攻东北,将士鼓勇,登城而人,韩忠退守小城,惊惧非常,请求投降。

司马张超及徐璆﹑秦颉皆欲听之。朱儁不同意,他说:“以前海内未统一,民无定主,所以才恩赏降士招揽天下来归附。今时不同往日,我大汉开国已有四百余年,陛下天乃下共主,只有黄巾造反,现在我们已经包围了他们,只要围困日久必能歼灭。若同意他们投降,会让众贼感觉有利便战,不利则降,也难保以后不反,绝对不是良策。”说完,下令急攻,但一连数日,不能攻克。

朱儁登上土山,瞭望黄巾营垒,恍然大悟,对司马张超说:“我知道了。我等将贼兵重重围困,乞降又不允许,想跑也跑不了,所以拼死抵抗。万众一心难以阻挡,更何况是十万众!。不如撤围,将军队集合起来直接从一点攻入城。韩忠看见围解,必然带兵出逃,被困之敌一旦跑出来,抵抗的意志就会消散,那时就很容易打败他们了。”

于是下令解围。韩忠见围解,果然引军出战,朱儁乘势进击,大破其军,追击十余里,斩杀万余人。韩忠等人只好投降。秦颉杀死韩忠。黄巾余众不能惊疑不已,又以孙夏为帅,还驻宛城。朱儁进攻,孙夏败走,朱俊纵兵击杀数万。黄巾破散流离。

第二年春天,朝廷任命朱儁为右车骑将军。朱儁率兵回京,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增邑五千,改封钱塘侯,加位特进。后以母丧离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