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逃离洛阳(2 / 2)

各人也都直抒胸臆要在会稽有一番作为。张范却始终不说话,朱铉心想:“此人真是位怪人。”

朱铉不管张范,先问何颙道:“我听说董卓延请你做长史,你却为何要跑到会稽去?”

何颙一听便破口大骂董卓奸贼。朱铉笑了笑又问赵俨:“赵兄此次去会稽,想做个什么官?”

赵俨倒也实在,毫不谦虚的说道:“若论我所学,一郡之长尚嫌小了,现今你们都还不了解我的才能。给我一个县,三年之内必然大治。”

朱铉乐了:“可以,我向王朗大人去请命,封你做鄮县令。”

赵俨本是随口说说,没指望能马上做官,朱铉却答应的如此痛快,不禁惊讶的问:“难道你不怕我没有真才实学,只是信口雌黄?”

朱铉笑道:“你如果言过其实,我就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你今日之言。怎么样?现在收回还来得及。”

赵俨想出仕已久,岂肯放过这样的机会,执意要去做那鄮县令。

朱铉又看看闷闷不乐的皇甫郦和梁衍,问道:“二位一路上都不说话,可是有什么心事?”

皇甫郦勉强的挤出点笑容:“背井离乡之人自然有心事,其实更担心我叔叔在京城的安危。”

朱铉同病相怜,劝道:“二位大可不必担心皇甫嵩大人,我义父等人会竭尽全力保护皇甫大人的。”

皇甫郦叹:“早听我的杀了董卓,怎么会有今天。”

梁衍在旁边也说:“正是如此!当日我也劝大人在长安起兵,讨伐董卓那厮,可惜大人不听。”

朱铉又宽慰了他们几句,才转头问张范‘

“张兄此去会稽,有什么打算呢?”

张范淡然一笑,答道:“听闻会稽山川秀美繁华富饶,我乐得优哉游哉,做个逍遥自在的隐士。”

朱铉心知张范性情如此,也不能强劝他出来做官,遂说:“我在鄮县建了一座很大的书院,张先生就去那里居住如何?”

张范欣然:“正合我意!”

朱铉最后再问张承,张承却愿意出来做事,朱铉答应妥为安置。

正说着,突然听到一片嘈杂之声,向前望去,只见前面有数十人拿着武器,正围着一副棺木,棺木旁还有一人正作揖哀求。

朱铉领邝晖等人骑马上去一看,正是安平观津人牵招。

眼看这数十人绝非良善之辈,八成是抢劫的土匪,朱铉遂上前一步问:“各位意欲何为?”

内中有一人看样子是个头目,大叫道:“这穷小子也没什么钱,可巧你们就送上门来。”

另有一人啧啧称奇:“看那白面小子骑的马,真是雄俊,值不少金子,大哥这下咱们发了。”

朱铉没想到这帮土匪还挺识货,笑着说:“我们是带了不少金子,有本事就来抢吧!你们要是没那个本事,现在趁早滚蛋,否则全数留下人头。”

那帮土匪见朱铉气定神闲跟没事一样,旁边的十数个护卫也是目露凶光绝非善类,心中不禁犹豫了一下,但经不住旁边的伙伴怂恿,举着刀砍了上来。

邝晖怎会让他们靠近朱铉,带着五名侍卫冲了上去。这些侍卫都是邝晖精挑细选的高手,又练过梅花阵,土匪虽然有数十人,却根本不是对手,不消半刻便倒下一大半,其余的一看不好撒腿便跑。

朱铉也不让人追,径直上前查看牵招,却是毫发无损,遂笑了笑对牵招说道:“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阁下,这棺木中可是令师的遗体。”

牵招抱拳谢道:“多亏大人相救。棺中正是先师,想送回家乡冀州安葬,却在这里碰到了土匪。”

朱铉忙下马跪在乐隐的棺木前,郑重其事的拜了三拜,其他人也上前跪拜,慌得牵招忙一一回礼答谢。朱铉问道:“冀州离此千里,如何只有你一人相送?”

牵招无奈的说:“史路他们本来是跟我一起的,后来土匪来了,就都跑散了。”

这时,旁边的一个土匪嚷嚷的说:“这个书生危难之际仍执意保护棺木,我们都跟很佩服他,不打算再为难他,可巧你们就来了。我说这位先生,帮我们求求情吧!”其他的土匪也同声附和,大声求饶不止。

牵招看看那些土匪俱都带伤,心下不禁暗生怜悯,为难的对朱铉说:“大人·······可否饶了他们?其实他们也是被逼无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