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背信弃义下(2 / 2)

“都议论些什么?”自古以来,做统帅的无不关心手下兵将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袁绍亦不例外,很迫切的想知道。

郭图见计谋得逞,也不卖关子,径直说道:“将士们说主公:‘卸磨杀驴。’”

这话要是说成'飞鸟尽良弓藏'之类的,袁绍八成会怀疑是郭图编的,要说得这么粗俗,还真是那些大老粗士兵口中之言。

“什么意思?”袁绍装糊涂,要郭图解释给自己听。郭图略微一缩脖子,吐吐舌头想,可不能妄加解释,袁绍万一把蛊惑造谣的罪名安自己头上,麻烦可就大了。

“这个···大约是···指不齐··”郭图摇头晃脑,浑身乱颤着就是不肯只说。

“你哆嗦什么,他们不就是指麴义之事嘛!”这可是你袁绍自己说的,到时候可别赖我。

“呵呵,也许是吧!主公打算怎么办呢?”

“哼。”袁绍的脸庞浮上一层寒霜,却没有回答郭图。麴义他是非常想杀,但大战过后即杀功臣,还真不敢下手。

郭图见时机已到,便不再遮遮掩掩,给袁绍出主意道:“麴义该杀,但现在还不能杀。不如等崔巨攻下渤海,那时军中自然会淡忘麴义之事,您再处置他,可好?”

“也只能如此了,你多留意军中流言,随时报我。”袁绍极不甘心,但不得不照郭图的意思办。

三日后,袁绍亲自为崔巨、朱铉等人壮行,潘凤率领先登军一同出征。出征前夜,郭图偷偷去找过他们,言明麴义暂时无性命之忧,攻下渤海郡后,趁着袁绍高兴,潘凤可凭战功为麴义求情。当然,郭图也会适时地为麴义说话。

潘凤听闻郭图之言才略觉放心,满心盘算着快些攻下渤海,谁料人算不如天算,崔巨指挥着数万兵马,竟然就是攻不下只有五千人把守的渤海。朱铉带的都是骑兵,攻城自然用不上他,便将各处田地围了,让当地百姓收割后一部分上缴做军粮,其余的留给百姓自用,倒是在当地博得了不少声望。

崔巨派人连日攻打渤海郡城损失惨重,潘凤也被箭矢射中身负重伤。朱铉劝崔巨允部下稍事休整,如此不停地攻城,士兵的士气很受影响,欲速则不达。崔巨如何会听,仍旧一味催促士兵攻城,想在袁绍大军到来之前攻陷渤海,以此确立自己军中大将的地位,招致怨声载道,甚至出现个别士兵逃亡的情况,崔巨才稍微放松了对渤海郡城的攻打。

崔巨攻城不利的消息传回袁绍大营,袁绍震怒不已,便想治罪崔巨。逢纪急忙劝阻,眼下两军正在胶着,岂可处罚主将?只让袁绍修书一封,斥责崔巨督率不利,并告诉他,袁绍不日就会发兵前来渤海。

崔巨收到袁绍书信时,袁绍已经出发了。出发前,袁绍悍然杀了大将麴义,英雄末路竟事发突然,连郭图都来不及阻止,只得匆匆给刘晔报了个信。刘晔收到消息,立刻去找朱铉。二人同声惊异,不知袁绍为何突然发怒,将已关押起来的麴义杀了。

其实麴义之死,,説冤也不冤。袁绍早有心杀掉麴义,只是碍于众人之口,才一直没敢动手,没想到渤海战事不顺利的消息传回,传来传去竟然传到麴义耳中,那麴义骄傲成性,说话也随意,听闻渤海迟迟不能破,便面含鄙夷之色,说了一句:“无能之辈,相得益彰!”此言不啻是指崔巨无能,而任命崔巨为将的袁绍同样糊涂,一帅一将是一对无能之辈。

麴义的周围早布满袁绍耳目,他说的那句话自是立即传入袁绍耳中。当夜,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倾泻在大地上,关押麴义的帐中淌出浓浓的鲜血,一代将星,麴义,死了。

袁绍只对外说麴义暴病而亡,明眼人却都能料到乃是袁绍使人杀了麴义,不禁为麴义暗叹一声,可惜了!

朱铉、刘晔得到消息,自是不敢告诉正在养伤的潘凤。刘晔几次去探望潘凤,每次都欲言又止,心中盘算着如何把这件事委婉的告知潘凤,再趁机拉拢先登军投入朱铉麾下,那正是朱铉求之不得之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