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又见朱隽(2 / 2)

辛毗果然止住步,并不回身,只以脊背对着张扬,言道:“将军还有何说辞?”

“这个,呵呵,还请先生教我。”张扬讪笑声传来,承认袁绍乃当前大敌。

有这句话,辛毗便好顺坡下驴,借机一转身,向张扬作揖说道:“将军,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张燕乃袁绍死敌,难道不是将军朋友吗?”

“这···确然是也,先生高妙啊!”张扬都不得不佩服辛毗,虽是对张燕敌意未除,现今经辛毗这么一说,已对张燕有了接纳之心。

“将军,我家主公愿担保张燕,绝不会不利于将军。你二人唇亡齿寒,对袁绍来讲,都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唯有同心协力,方能在中原之地生存,何必自相残杀,使仇者快亲者痛?”

辛毗巧舌如簧,把个张扬说得心悦诚服,当即答应放行黑山军去往司隶州。

辛毗却故作不领情的样子,又抛出一句:“我家主公本以为将军不能明辨是非,执意要与张燕一起合击将军所部,我见将军忠义之士,力劝主公勿妄动刀兵,自荐前来劝说将军,还望将军看我薄面,与黑山张燕罢兵修好,今后我也好在主公面前说话。”

朱铉率领鲲鹏骑驰骋中原,兵锋直指无不所向披靡,张燕部众数十万声势浩大,两军若是联合,张扬再是骄纵跋扈也要惊得心神俱裂。

既然朱铉肯派人来好言相劝,不如见好就收,若真刀兵相见,即使有吕布麾下八健将及三千并州狼骑,但仍不足以抵挡。想到此处,张扬反倒好言相劝辛毗,望他回去后多多在朱铉面前美言,无论如何看在朱隽面上,莫要两家伤了和气。

辛毗纵声大笑,而后扬尘离去,自回朱铉那里复命。

数日后,张燕得到通报,张扬愿意借道放黑山军通过,便督促部下属众加紧准备,半月内一切妥当,拔营启程,五十余万部众浩浩荡荡开赴司隶部。

朱铉也率领所部进驻雍城,在此等候张燕部通过河内。

这雍城,距离张扬的中军行辕仅五十余里,朱铉率军返程本就要经过这里,部下只是不明,为何要在雍城驻留?突然间,军中谣言四起,河内太守张扬要劫夺朱铉军辎重财物,将士们闻听,个个痛骂不已,摩拳擦掌要击溃张扬军,士气登时高涨不少,此乃刘晔之计。

无巧不成书的是,朱隽恰在此时召唤朱铉,要朱铉率军前往中牟会合。

朱隽怎么会会到了中牟,而且还要朱铉引兵前来相助呢?此事说来话长。

李傕、郭汜攻陷长安,留守洛阳的朱儁见复兴汉室困难重重,便奔往中牟,召集天下义士共讨李傕、郭汜等人。前来相聚的义士不过是前杨州刺史周干、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这样手中无军的有德望之士,或者像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等实力一般的人,兵士多为临时招募战力极差,加上朱铉的万余人马却不过只有三万人而已。

朱铉与刘晔、辛毗等人计议,往长安营救献帝是暂时不能去了,即使朱铉有此心,将士们也未必肯用命。但朱隽若能出面慑服张扬,对黑山军来说,是好事。

朱铉便亲自领着朱贲、张逸轻骑减从奔往中牟,留下刘晔、辛毗共掌军中之事,若有变故便由他们指挥全军,以刘晔、辛毗只能,击败张扬、吕布当不在话下。

中牟亦在河内郡,距离雍城不过两百余里,朱铉等一日间便到达中牟。

见了义父,朱铉兴奋异常,跪下“咚咚咚”磕了数个响头,眼中满含着泪水,语不成声。

两年来驰骋中原,朱隽是他唯一能见到的故人了,朱铉心中别有一番感触。他乡遇故知,朱隽虽严厉苛责,但朱铉仿佛见到了血脉亲人般喜不自禁。朱隽也是感叹莫名,扶起这个螟蛉义子,注视良久。

“吾儿,你的事情,为父都听是了,只有一个字,好!两个字,好!好!”朱隽太激动了,当日认下朱铉做义子,实则是一时冲动,隐隐约约感觉他能成为栋梁之才,没想到大大出乎自己的预料。

朱铉率军在中原各地战纵横驰,创下了赫赫战绩。阳人城下,击败胡轸迫使董卓远遁长安;虎牢关前,斩杀徐荣;在冀州、青州和幽州,更是击溃匈奴骑兵,大败袁术,千里追讨使之闻风丧胆,又勇搓幽州铁骑锋锐,所到之处霸气彰显,天下无人不知。当朝名将朱隽义子朱铉,能征惯战,父子二人皆是名将。

长安城中忠臣义士更是书信频频,恳求朱隽,令其义子携军讨伐李傕等人,匡扶汉室。

“吾儿,快来,咱们坐下说话。”朱隽少有的热情洋溢,反倒使朱铉有些局促不安。

“义父先请上座,您面前哪有孩儿坐的道理?”朱铉虽是激动,仍不敢忘了父子大节。

“坐下才好说话,如此局促哪还有半分父子情分?”朱隽表现出稍有的慈爱祥和,不经意间,朱铉发现义父老了,鬓角苍白容颜衰弱,不再是当年英姿勃发的大将军朱隽。现在,他更像一名父亲,一个需要人关怀和照料的老者。

朱铉心伤之际,默默的坐下听朱隽讲。

“吾儿,你率军驻留在雍城,意欲何为?”

谈起正事,朱隽语气中又多了一份威严。

到得今日,朱铉也不再在朱隽面前假言虚语,遂将张燕和黑山军的事情说了,自然不提出身黄巾之事。不是不敢,而是不愿。

朱隽一生忠肝义胆,虽是迂腐但仍不得不敬他执着坚韧。若是放于常人身上,汉室江山还有几人关心,朱隽能做到不离不弃,世人也应多多敬仰效仿。愚忠不可学,但对心中信念始终铭记并身体力行,朱铉却不得不佩服。若人人能怀着远大抱负,譬如救黎民于水火,即使赴汤蹈火虽死不泯,还有何事不成?朱铉正是敬佩义父的这种精神,所以才不愿他伤心。

“张扬也曾受朝廷加封,现今愿改弦更张,带着部众从良,也正该多多协助。我修书一封,即刻派人送去张扬那里。我的话,他还要掂量掂量的。”朱隽颇为自信的言道,仿佛从世外桃源出来的纯善之民,并不知道纷乱世间的人心叵测。

朱铉听罢,心下虽是有些疑虑,却不敢点破,只向朱隽说道:“义父救世之心万民崇仰,张扬之流也必会深受感动。”

毕竟,有朱隽一封书信兴许会起点作用,总比没有强。

“五十万人,不过拖家带口的流民,若不是袁绍在冀州出手太狠,只需稍加安抚便可化为良善之辈,袁绍无能可见一斑。”

朱隽此言,更使朱铉相信,人老了性情会变得宽容许多。

“义父此言不差!袁绍在冀州打着剿灭黄巾的幌子,实则烧杀淫略抢夺百姓财货,一战下来,竟杀死方圆百里数万人,无论男女老幼都难幸免,鸡犬不留炊烟不起,百里空室不闻人声,鸟兽尽走而天地失色,真是天怒人怨!”

“哼,此等不良之徒,虽心存妄想,天命也不会所归!”

朱隽说到激动处,举步走出帐外,眼望苍穹太虚,满眼星辰点点,明月浮云斑斓之下,褶皱的面部泛起冲天怒意,那一刻,朱铉又看到了曾经的杀伐果决。

朱铉正在一旁感叹,“啪嗒啪嗒”的急匆匆脚步传来,显是有人前来,忙转头看,张逸的声音已经响起,“将军,雍城有紧急军情报来。”

“何事?”朱铉和朱隽同声问道。

“张扬出兵袭击我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