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萧易走进花痴妓女特务的院子(2 / 2)

那么,这里面,又有多少血泪和冤屈

风吹来,老远地,“哗哗哗”,满世界的杨树叶子响,像是,里面的,在像萧易这样的正义英雄,倾述、述说什么。

杨树林,遮出来好大一块儿荫来,就是没有人影儿来这里乘荫凉。

萧易向他的伙儿们扬扬手,第一个迈开步子,急冲冲走进这片杨树林里去。

现在的萧易他们,已经摇身变化了,不再是窝憋的收草的草贩子了,而是时尚了,化妆成了收古董的商人。

在湖西,收古董的商人最阔绰,最受人待见。

微山湖,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从隋朝开始,到清朝结束,民国开始,几千年的历史中,有着太多的官船,太多的商船,从这里经过。运河,承载着中华文明、文化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南来的北往的,各种各类的船只,运载着各自的货物、人员,从这片水道上经过,遇上浪大水急,再遇上灾难救急,于是,日久天长,陈年的宝物,就多散在了民间了。尤其是下了雨,落了朝,或者干了河床子,附近的渔民,远处的村民,就往湖滩里赶,淘宝似的,去河沿,捡拾可能被浪赶上来,被水冲出来的宝物了,有可能,捡到一块发着细光的宝物,或者不留神的脚下被绊倒,捡拾个狗头金的算命好。

现在,陈列在台北故宫里的镇馆之宝,“莲花温碗”就是北宋的汝窑的代表作。这个温碗,呈十瓣莲花式,碗腹壁稍呈圆弧,直口稍敛,口缘花瓣流畅贯连,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匀,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蓝,有细开片。全器满釉,圈足内底以五支钉垫烧,支钉点极细,支钉痕胎土呈灰黄色,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这么贵重的宝物,就是在微山湖里,由一个渔民打渔网到的,几经转手,到了北京的故宫,抗战后期,被国民党运到了台湾。

萧易几个人,隐蔽在敌特联络站附近的树林中,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侦查外面的敌情。

杨树林子,把他们遮掩地严严实实,外人从外面,隔着浓密的树叶子,是绝难发现他们的。

寂静,空廖。

萧易正要走出,突然听得到,外面,传来一阵自行车的铃铛响,马上弓着身子往外瞧。

从河堤上,有一个家伙儿,骑着自行车,鬼头鬼脑地出现在了道路上。

一看家伙的模样,就知道不是什么好鸟。

家伙儿,就像现在演艺圈儿的新出道的明星似的,唯恐别人不知道他是特务,远远地在村道上,就下了车子,推着,东张西望地转了一阵子,确实见周围没有一个人,就有点失望地摇摇头,再骑上,一溜烟地骑进了大车店的院子里。

没有观众的戏子,就是寂寞的路人甲或者路人乙了。

特务走进了这个大车行,没惊起来啥动静,院子里甚至连狗的叫声也没有,看来,这个敌特,是经常的来联络站,估摸着,连里面的狗都熟悉他了,都知道他们是同类了。

或者,里面,死寂的,连狗也没有。

没多长时间,这个家伙儿就直接地骑着车子出来了,从那昂着头,挺着胸,气昂昂地加劲儿蹬车子的劲头看,显然,事儿干的挺顺利的。

等这个歹人,骑着车子,走远了,萧易才一摆手,几个人,挺胸直背,气昂昂地,径直地就走出来杨树林,一直到院子的大门口,才转换架势,晃悠悠地像几个无赖汉子,吃巧食或者讹人的懈怠样子,溜达着,走进了这个联系站。

他们是来取情报的,在心理上,输人家一等,自然的,不能像讨债的那样气昂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