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抓落单,也成了八路的好戏码(2 / 2)

鬼子的小心眼儿,八路军明镜儿似的,他们的目的极其简单,明了,就是静下心來的,耐下性子的,等着秋粮收下來,然后的,用枪炮的开路,明抢明掠。

知道了鬼子的心思路,已经得势,掌握到主动权了的公安队,自然地也不会轻易地罢下手,他们要在秋粮还沒有下來之前,抓住鬼子的劣势,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把散开在各乡镇的鬼子,撵他个干干净净,也省去了秋收,一定会來的血雨腥风。

王蕴政也像**明一样的,在他的任务区的张庄乡里,转悠着,侦查着,思谋着,如何地消灭掉,这村子里住着的,这几十个鬼子兵。

这几十个鬼子兵,确实被八路军袭击其他乡镇的同类吓破了胆子,王蕴政怎么地把蚯蚓挂在鱼竿子上钓,怎么地把香窝窝绑在竹竿子逗,怎么地装花姑娘骑毛驴的引,那些鬼子兵,也确实被逗得口水拉到地上的馋,但就是不咬钩,不张嘴,迟迟疑疑地,就是不下绣楼。

这可急坏了王蕴政。

急坏了的王蕴政,心里边,甚至生出了抱怨宋炳辉**明他们,是他们使的计策,用的法子,太高明了,把鬼子兵,吓得防不胜防的,干脆就是不出村。

无奈何,鬼子既然不出村,不下绣楼,那么,王蕴政,就只能的进村里了。

这一点,这一进村儿,无意识间的,王蕴政又是高明了,他也创出來了新点子,也让满湖西的八路军游击队公安队武工队,民兵队,有了新法子的进村入户的灭鬼子。

以前看抗战时期的论述书籍,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么一句话,鬼子,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想想《地雷战》《小兵张嘎》,那些影视文学经典,处处都有这句话。

那时候,确实不理解,现在看,真是这样的。

你看,三个多月的功夫,高桥的鬼子兵,从一开场的不远百里的夜袭湖西八路军专署,到现在,龟缩到床底下不敢露出來老鳖头,不是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里,还是因为另外的一个什么的啥。

当然,汪洋大海里,除了信心百倍的群众,除了明确无误的航灯,最紧要的,还是得有绝妙的歼敌办法。

鬼子兵都是像《阿q正传》里的阿q,心眼儿就是活泛,他们怕青纱帐,怕苇子棵,那里面,随时有要他们命的危险。

但是,在村子里一安生了,不被毛猴子叼了,心里就高兴了,就这样的美好设想了:在村子里,人多眼杂,又距离乡政府近,量他们八路军不敢來。

八路军要敢來,一定先要想想咱们的枪和炮,那,可不是吃素的,咱们的枪和炮,正翘首以盼八路军,早就想开荤了。

既然在心里,确定了八路军,不敢來村子里,那么,张庄乡的鬼子,和其他乡镇的鬼子一个样,一个个的,欺软怕硬,地头蛇,巴地头,充锅门前的光棍。

他们不敢走青纱帐的进村入户,不敢明达明的要钱抢粮,也就在衙门大堂里,沒有了繁重的政务,干嘛去,于是就像了街上的二流子无赖汉,就在乡街里瞎转悠,集市上寻热闹,东家摸一把,西家坑一下,可着劲儿的糟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