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4(2 / 2)

只是一个下午,时间都预约到两个月后了。

还有,既然仁宗说了,那么蒲关泽肯定要装饰上立体画了,幸好蒲关泽还没开始装修。

朱家桥瓦子那边的立体画,本来按照包拯的主意,判完案后就要洗刷掉了,然而民众热情很高,不愿意让它被洗刷掉,还自发地保护起来。

云雁回深刻怀疑根本是朱家桥瓦子的老板在保护,因为只要立体画不被洗刷,每天就有很多人去那里围观,这样也给他们瓦舍提高了流量。

不管如何,云雁回正忙于给郑凌他们做经纪人的时候,他的老朋友张山人来找他了。

“雁哥儿这两日红火得很啊,怕是满汴京的店铺都来找你了吧?”张山人大概也听说了这两日的事情,笑呵呵地打趣。

“你不知道我心里的苦啊!老哥!”云雁回真想擦一把辛酸泪。

“赚钱有什么可苦的?”张山人笑着摇了摇头,“不说其他,我这是受人之托来的呢,有人想要请托你帮忙!”

云雁回不解,“什么意思?”

张山人说道:“一个泽州来的班子,班头儿生嫩得很,前些日子进京的,到我这里拜了山头。昨日里,又来找我,想要认识你。”

汴京是大宋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单从民间艺人来说,若想获得什么大的成就,非得进京不可。有的人进京饿死了,有的人灰溜溜回去了,有的人进京一遇风云变化龙了。

像张山人,他便是后者。当初在老家被打压,到了汴京来,靠自己的实力便有了如今的地位,是汴京最红的艺人之一。

“哦……想要我介绍生意吗?”云雁回问道,“水平怎么样啊,演什么的?要是不错,日后办节会我会考虑邀请的。”

“他的班子,多演些鼓子词、大曲和缠令之类。”张山人似笑非笑地道,“可是他所求的,可不止如此。”

云雁回哑然失笑,“可是,再多的,我也给不了了啊。”

“雁哥儿,他却认为你可以呢,而且,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张山人冲他眨了眨眼,“他想像周水娘那样,一飞冲天,直上九霄。”

云雁回有些愕然,随即若有所思地道:“老哥,但你从未帮人引荐过,这个人和他的班子,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张山人摇头晃脑地道:“我觉得,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呀!”

第170章以曲演戏

张山人的话让云雁回对那个泽州来的民间艺人很感兴趣,他是很喜欢汴京各种民间艺术的,从穿越以后,住在大相国寺起就一直接触,并由衷地敬佩那些艺人。

而像张山人这样的顶尖艺人,几乎都各有自己的惊人之处,既然张山人说在那人身上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云雁回自然想,至少与那人见见面,了解一下。

既然云雁回答应,张山人便带他去见那人。

“年纪不大,二十来岁,姓孔,孔寄。”张山人给云雁回介绍,“他那班子说是班子,其实为了上京,散得只剩下三四个人了。如今,住在九山书会的地方。”

云雁回还挺诧异的,“他入京短短时日,就已经加入书会了?”

书会,乃是流行于民间艺人中的一种组织。因为这时候的说话、杂剧等艺术广泛,所以应运而生这样的组织。

书会中的书会先生,都是一些有文采的艺人,如张山人这样,或是没有功名、不得志的文人,市场上大部分话本的文本都出自他们之手。

要叫云雁回来理解,这和现代的行业协会差不多。

而这种地方,吸纳新成员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九山书会算是汴京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书会,这个孔寄能够这么快地加入书会,还能住在书会的地方,想来绝对不止是张山人的欣赏起到用处。

九山书会有个长租的地方,是给成员们活动用的,孔寄就暂住在那里,因为目前还没有表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