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8(2 / 2)

公孙策深深看了一眼云雁回,“雁哥儿是越来越坏了。”

“好说,好说。”云雁回喝了一口茶。

……

之前张尧佐在河阳时办事不怎么地道,胡乱处理百姓的上诉。

这河阳也是京畿城邑啊,一来二去,就有风声流传到了开封府来,耿直的包拯知道后,禀报了仁宗,仁宗遂命其回京。

案子肯定是翻不成了,但是仁宗向来仁厚,连庞太师都留了多次面子,何况是张贵妃的家人。

所以,河阳张尧佐可能回不去了,但也不至于没官做,问题是仁宗下一步要怎么安排他。

结果云雁回这么一提议,之后包拯还有台谏官员都统一口径,这外戚不可以主持大计,若是官家有意任用,还是把他调到京中来,在大家的监督下,做点不痛不痒的事情。

更有人如此建议:既然张尧佐从前不懂得如何处理百姓诉讼,不通法制,那么,干脆把他安排在开封府做一名推官,跟着包拯学一学吧。

包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还曾经参过张尧佐,一定不会徇私的。此人若想作乱、耽误百姓不可能,若想学习上进,也算有机会。

这个提议一说出来,很多人都觉得合情合理,纷纷附议。

就是仁宗,听了也觉得特别好,问了包拯愿不愿意,包拯板着脸说愿意。

这么一来,仁宗顿时觉得非常好,张贵妃没法说什么,百官也觉得满意,对于张尧佐,也不失为一个机会。

于是,仁宗一声令下,就把张尧佐原来的差遣夺了,换成开封府推官,即日起走马上任。

——仁宗若是知道开封府门口曾经发生过什么,以及这个主意其实是云雁回提出来的,那么他一定会多想。

可惜,他现在并不知道,才会真心诚意地觉得这样对大家都好,否则定能猜出来一些真相

最懵逼的就要数张尧佐了。

他们一家人都在家讨论过了,觉得那些如狼似虎的台谏官员很有可能求官家把他的官职都夺了。

但是没关系,只要他乖乖认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官家的性格反而会自己愧疚,觉得罚得太重,然后重新安排他。

毕竟张尧佐和家人聊过之后,才后怕地发觉皇后入主后,贵妃娘娘情况不是很妙,否则放在往日,他哪里还需要认错,叫贵妃娘娘去撒个娇就是了。

可现在是什么情况,那些人怎么异口同声,要把他送到开封府去?

开封府,那可是包拯当家,以包拯的为人,他到开封府去,也许包拯不会为难他,但是,他还能活得自在吗?

还不能拒绝,看官家那样,要是拒绝了,分明就是不识抬举。

张尧佐顿时觉得天都要塌了,颇为生无可恋!

……

郁闷的张尧佐请了病假,待在家好几天,做了心理准备,这才去上班。

张尧佐的夫人深知自己丈夫是个什么德性,小心提醒他,到了开封府,千万不能像在河阳那样行事了,否则,被包拯落了面子是小事,令官家恼怒就不好了。

张尧佐长吁短叹,一想到自己从前以国丈自居,现在却要屈居那包黑子手下,真是千百个自怜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