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3(2 / 2)

面对这些质疑,孔寄引用了云雁回的话,他们的大老板,可是官家!

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这下子没人怀疑了,恨不得立刻跑到蒲关泽拜师,生怕晚了一步拜不上。

孔寄这项创举直到很多年后还为人津津乐道,他创造了汴戏,更广收弟子,传授绝技,从无丝毫保留,令人赞叹。

在这之后几十年,汴京曲艺圈几乎是呈井喷式,涌现了大量经典剧目,并辐射全国,无数才华横溢的艺人从中汲取精髓,演化出各路地方戏曲。汴戏,真正成了百戏之祖!

……

再说云雁回的冠礼,了然卜筮之后,将日期定在次年开年后。

这冠礼,在现今不少地区,都不是很隆重了,连宾客都不邀请。还有一些低调的人家,也不会大张旗鼓地办,觉得这是自家屋里的事情。

但云雁回的冠礼呢,就不得不操办一下了。这是郑苠和郑苹交流过的建议,冠礼是汉族的传统礼节,云雁回是苗汉混血,他爹是苗族人,因此在某方面来说,这个冠礼必须要办,还得是大办。

因父族是苗族,没得男性宗亲长辈能够帮忙完成仪式,云雁回的冠礼便仍旧由郑家愉快地承包了。郑苠还想给云雁回做正宾来着,没能成。

年底包拯就正式成了副相,他主动申请,来做正宾。无论从德行还是社会地位上来说,包拯担任正宾,都没得说。本来他若是没申请,云雁回是想请八王爷的,这位也很德高望重。

这从旁协助正宾为冠者加冠的赞者,毫无疑问,由赵允初担任。

另外,有司三人,则由小宝、郑凌、沈括担任,职责也是从旁协助,端端盘子什么的。

郑家子弟众多,举办冠礼是得心应手的,有他们打点,一点也不用费心。在冠礼之期前,还有人来给云雁回讲解当天的环节、走位什么的。

正宾、赞者、有司等人员,同云雁回一样,提前一天便住到了郑家来。

这冠礼非但要占卜好日期,连时间也要占卜好。

到了时日,郑家将加冠所用的器物都准备好,云雁回也沐浴更衣,迎接宾客。这一日,郑家人自不必说,很多云雁回的好友也来观礼了,甚至陈林也奉命前来观礼了。

这证明郑苠琢磨得没错,云雁回的冠礼的确该大半。而且官家派人来观礼,也说明日后别人不可拿云雁回的血统说事——当然了,现在也没人敢说,介意过他血统的人正帮他办冠礼呢。

待到冠礼开始,首先是由赵允初为云雁回梳头。

云雁回还好,就是觉得赵允初的手有点抖,于是光明正大伸手拍了拍赵允初。赵允初一下跟受惊了似的,一颤,便扯了云雁回的头发一下。

云雁回往后仰了一下,看到一旁的亲友都面露紧张,赶紧自己用手撑住,小声说道:“你给我稳住了,紧张什么啊!”

“疼吗?疼啊?”赵允初快哭了,“我就是……紧张……”也怪郑家把冠礼办得比较隆重,样样按照古礼来,赵允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