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4(2 / 2)

步入江洲梅渚的院落,就能看到许多云雁回的亲朋好友,囊括了官商平民各个阶层,甚至有外国人。

云雁回快步走过来,向赵元俨行礼,虽说大家最近关系紧张,但是在外人面前,云雁回半点不露,仍旧是口称伯父。眼角瞥到赵允迪在挤眉弄眼,也毫无异样。

赵元俨细细一看云雁回,他也算是看着云雁回长大了,仿佛突然间才发现,云雁回裹着裘衣,风度翩翩,五官俊秀,鼻尖冻得微红,平添一丝烟火气,已是二十好几的青年了。

再侧头看一眼,这才发现幼子穿的其实也是同款裘衣,他都没有问过,还以为这是王妃给置办的,现在想来,应该是这两个混小子“私相授受”的吧。

赵元俨无奈地笑了一下,叹息一声,抓住云雁回的手捏了捏,轻不可闻地道:“以后就不要叫伯父了。”

云雁回抬眼,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这才知道为什么赵允迪挤眉弄眼,赵允初面上也带着一丝不好意思。

这一家人,仿佛是在一句低语中获得了某种默契,尤其是小辈们,全都难忍兴奋的样子,看着云雁回。

云雁回作为刚刚获得许可的家庭新成员,也心照不宣地小声重新唤了赵元俨和王妃一声。

赵元俨和王妃听了这声称呼,神色有些不自然,但也渐渐舒展开了,干咳几声,“梅花……开得不错。”

“里面温了酒,从广南来的瑞露酒,大家到阁中喝酒赏梅吧。”云雁回十分自然地邀请大家进了温暖的室内。

阁中也有不少熟人,赵元俨一家进来,很快就找到自己的圈子,融入其中。

云雁回安顿好客人们,便偷偷带着赵允初上楼。彼此不发一语,却颇有心意相通之感。

两人爬到观景阁的顶楼,钻入无人的临窗隔间,从大开的窗口眺望,方圆数十里的苍茫雪景尽收眼底。阁楼之下的大片梅林,红红白白尽皆绽放,美不胜收,幽幽梅香,沁人心脾。

低头望去,不知哪个书院的少年书生折枝吟诗,才情风流;新婚夫妻,携手漫步梅林,情意绵绵;青衣黑袄的小贩,趁着大好商机,在周遭卖起了小食;翰林图画院的画师们灵感大发,泼墨作画;大相国寺的小沙弥在院中用雪堆出一个憨态可掬的弥勒佛;白玉堂抱着瓜瓜,从三楼一跃而下,惹得沈括在楼上直喊……

士绅官吏,三教九流,大宋风情,由这方天地,得以窥见些许。

云雁回收回目光,嘴角不觉已带上笑意,侧首与赵允初对视一眼,相拥而吻。

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雪,昭示着来年的好景。

第282章三上东京

十年后,东京汴梁郊外

夜色将晚,骤起暴雨,路上车驾皆寸步难行,若要冒雨进城,恐怕雨天路滑出危险,故此行人各讨论起来,倒哪处借宿避雨。此处已经临近城郭,民居众多,倒不是问题。

其中有几辆车驾同样停下,上面下来了一伙人,身着印染布衣,身佩银饰,却是苗人打扮。

路人并未多看几眼,只因汴梁城中云集天下客商,近年广南茶酒、棉布等生意兴起,其中竟有不少当地土族经营,来往汴梁,很不稀奇。

都人与其交流变多,发现他们不止经商,还学习儒家文化,也能够将本族文化传递出来,教人知道他们并非茹毛饮血之辈。

不似以往,苗人大多卖艺歌舞,便偶然有经营饮食买卖的,也引为奇谈,故此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