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1 / 2)

然而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

赵桓不疾不徐宣布着赵佶的诏命,无非是公开宣定蔡京童贯六人为叛逆,表明了皇帝只诛首恶、恩释其余的处理原则,凡从贼者皆杀无赦,家属流放三千里。

六贼党羽自然欢欣振奋,非六贼党的众臣躲在后头大失所望。

蔡京六人谋反,他们的心腹尤其是蔡京的这几个儿子,竟然不被问罪,官家羸弱至此,不长记性,还说什么呢?

蔡攸、蔡倏、蔡袺,蔡行率先跪拜在地:“臣父获罪,但臣等对官家、对大宋忠诚不二,蒙官家隆恩不宥,不至因臣父一人之罪牵连无辜,臣等当继续为朝廷披肝沥胆,死而后已!”

一大群人跟在蔡家人背后跪倒,山呼万岁谢恩。

赵佶嘴角一抽,他清清楚楚看到了蔡攸等人面上挂着的若有若无的得意笑容。

看来经过了昨日一整天的串联密谋,这些人早就有恃无恐了。赵佶心里冷笑。

为求自保,他们很快就蔡攸推向了前台,取代蔡京成为新的蔡党领袖。

蔡京死又如何,他们照旧把持朝政,哪怕是官家也不敢轻举妄动。今日事实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赵佶与赵桓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读到了熊熊的怒火。

但赵佶觉得,暂时还是不能将这群人一网打尽,只能先养着。

因为蔡京童贯的党羽不仅处在朝堂之上,各地重要军镇中他们的门生故吏不计其数,一旦捅破这层窗户纸,大宋就会出现大的动荡内乱。

赵桓随后又宣布了几项重大的人事任命。

本来这些任命在蔡京活着时都是由蔡京操控政事堂完成的,皇帝只是个签字盖印的主儿。

赵佶趁着蔡京六贼被杀的这个节骨眼上,直接出手下达任命,自然谁也不敢在此时站出来蹦跶。

河北都转运使、名臣吕颐浩荐拔为大相公,加封为太师。

吴敏复入朝,李纲辅之。

张叔夜荐拔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掌控京营禁军。

晋老将种师道为晋国公、总制西军,加封检校少保、怀德军节度使、河东河北制置使,三路宣抚使,总镇西北。

补了童贯的空缺,权重甚于童贯。

在被荐拔和破格提拔的大名单上,还有赵鼎、陈规等无名之辈,以及西军中的韩世忠、吴玠等中下将官。

上述是王霖给赵佶的建议。

如此一来,虽然六贼党羽依旧充斥朝堂,但大权却落入了吕颐浩这些人手中,所谓不破不立,只要皇帝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朝政会渐渐扭转过来,渐渐荡涤和实现“去蔡京化”。

而禁军的掌控权直接交给了赵佶最信任的张叔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