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1 / 2)

……

而时光倒回到张叔夜城破前的那一日。

张叔夜自知城破就在今日,便命人提前往东京传信警报。

张叔夜还给官家赵佶写了一封以身殉国的告别奏表,又给两个儿子写了绝笔。

等于遗书。

张叔夜的遗书中涕泪交集,表达出必死之心,同时又不放心国事和抗金大业。

他劝谏赵佶,西军赖于种师道和刘延庆,东军(青州军)赖于王霖,中枢赖于李纲吴敏宗泽,当号令天下勤王,全民抗金,拱卫大宋社稷江山。

然而,赵佶看到张叔夜的泣血遗书,并未生出什么感动之心,更未曾提升半点的抵抗金兵的勇气和壮志,而是吓得浑身瑟瑟发抖,丧尽大宋皇帝的体面。

滑州破,金兵五日内可达京师!

兵临城下。

京师因为张叔夜的这封遗书奏报而再次震动,朝中鼓噪皇帝南迁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

但终归还是李纲等人为首的主战派占据了主流。

这个时候,李纲和吴敏以及宗泽,才真正意识到,王霖之前为什么要斩杀一些骨子里畏惧金人的朝臣。

宗泽执掌防御和兵权,城中固然混乱,却也不至于发生动荡。

只是越来越多的宗室、权贵和商贾,要求离开东京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赵佶更是百般威胁,逼迫李纲吴敏放行。

越是高门大族,越是不想等死。

就连韩家,都先后几次派人暗中与京城禁军主将关胜交涉,想要关胜网开一面,任韩家嫡系携财物逃离京师。

关胜怎能同意。

延福宫,龙德殿。

赵佶一反常态召集大朝会,在朝会上急切讨论举朝南迁之事,得到了以户部侍郎唐恪为首的一批高官、文臣的赞同。

此人是当世名臣,文臣中的清流领袖,哲宗绍圣元年的进士,初时任屯田员外郎,后升任户部侍郎。

还有尚书左丞耿南仲。

赵佶真的是有些急了:“李相,吴相,汝霖,金人眼看就要兵临城下,此时若再不走,我大宋亡矣。”

李纲叹息:“官家,京师城高壁垒深厚,我军以逸待劳,足可防御金人数月之久。今我大宋宗庙、社稷均在京师,若一旦弃之,落在金人手上,我大宋神器何存?”

吴敏冷然道:“官家,臣以为,京师绝不可弃!当此国难当头,号令天下勤王,可若朝廷逃离京师,必丧失天下人心!”

宗泽更是冷笑起来,当面顶了回去:“请问官家,南迁?南迁至何处?南京应天府?”

“东京距应天府数百里,金人弹指可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