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1 / 2)

大英公务员 青山铁杉 1367 字 1个月前

在对日作战这个主题上,英国的态度是乐见其成的,但不会特别上心。当然艾伦威尔逊知道,其实还在英属印度的蒙巴顿将军挺上心的,还主张攻入日本本土彻底清算。

丘吉尔和罗伯特·艾登属于另外的主张,对进攻日本本土没有兴趣,但可以从道义上支持美国人,进攻日本本土产生的巨大伤亡,可以让美国人多付出一点代价。

只是想是这么想,不能说出来期望日本和美国死战到底,由美国和苏联一起进攻日本,是大英帝国所期望的未来。

至于美国人的想法,想要日本投降必须在军事上给予日本重大打击,否则日本是不会投降的。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是中国和美国。美国有这个能力反攻,但付出的代价太大,美国也不愿意。

还有就是英国也在远东和日本打过,但失败了。刚结束欧洲战场上的英国就没有能力再到远东和日本打了。所以美国此时只有要求苏联对日本宣战,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压力,尽快让日本投降。

在对日作战这个问题上,英国是希望美国和苏联进攻日本,美国也希望苏联帮助自己分担,至于苏联的态度目前上不明朗。

开往柏林的火车上,斯大林本人的车厢当中,莫洛托夫拿着一叠文件,这些文件也是苏联在波茨坦会议上准备表明的立场。

“莫洛托夫同志,在对待日本作战的问题上,美国刚开始的态度一定非常急切。虽然我们已经决定加入进来,但也不能轻易答应。我们主要强调欧洲的划分,转移杜鲁门的注意力。”斯大林淡漠的开口道,“贝利亚说,以我们目前的商船力量,其实支撑对日作战非常困难,我们不能让美国人把我们的士兵运到日本,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主动权。”

“我看我们可以从德国身上想想办法!”莫洛托夫想了一下道,“要求英美将德国所有剩下的商船作为赔款交付给苏维埃。”

苏联在海洋力量上真的不擅长,战争爆发之前商业运输船只有一百三十万吨,现在战争结束之后变成了一百四十万吨。不要说和英美没法比,就和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各自四五百万的吨位相比,也不是一个级别的。

战争继续了多年,德意日三国的商业运输船也损失的差不多了,说不定战前各有四五百万吨船队的轴心国,还不如现在的苏联。

“好主意,虽然这是我们的目的,但要讲究方式方法。”斯大林认可的点点头道,“这样加上德国的船队,大概对日作战的运力就应该够用了。”

柏林这边英美的第一次沟通已经完毕,不可能知道还在路上的苏联人怎么想。

不过单独就这个船队吨位的问题,艾伦威尔逊还真的一清二楚,德国目前还可以使用的船队还有八十万吨,比起战前接近五百万的规模,是损失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可就看怎么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