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1 / 2)

大英公务员 青山铁杉 1394 字 1个月前

一旦战争规模超出了整个界限,英军的表现就开始拉胯,同时英军具有大英帝国的一切优良传统,比如说卖队友。

至少面对印度人的时候,艾伦威尔逊绝对有这个自信,他不相信十万英军会在英属印度被歼灭,国大党和穆盟的高层,也没有这个胆量。

最关键的是,因为对待英属印度的意见不一致,伦敦现在本身对如何处理英属印度也是不一致的,但艾伦威尔逊和英属印度的公务员,对怎么处理可以很快就达成一致。

做决策的时间肯定比遥远的伦敦要快得多,艾伦威尔逊的归来让很多人都非常高兴。但这绝对不包括蒙巴顿本人,他发现自己的女儿越发的不听话了。

看到女儿的表现,如果粗俗的一点想,如果艾伦威尔逊想要把女儿办了,女儿估计就会高兴的打开双腿。

幸亏他已经听到了一定的风声,伦敦有意把自己调往地中海舰队,到时候只要把女儿带走,就可以远离这个杀奔回来的年轻专员助理了。

艾伦威尔逊这么忙,当然不知道帕梅拉蒙巴顿父亲对自己的恶意,他正忙着拔剑四顾,看看有没有需要自己挺身而出的地方。

问题是很多的,可是不一定需要他亲自上阵,他不能削弱和平教徒,所以杜兰线用不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起源于杜兰线,杜兰线出台于一八九三年。

在英国压力之下,阿富汗接待了以英属印度外务秘书杜兰的代表团,阿富汗被迫接受了杜兰协定,同意了英俄关于阿富汗东部边界的安排和英国划定的阿南部边界。

当时英国向阿国王拉赫曼提交了以英文写成的杜兰协定,主要内容是划定阿富汗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

拉赫曼被迫放弃了对斯瓦特、巴贾尔和奇特拉尔的主权要求,仅仅保拄了阿斯马尔。

据此,数百万什图人被划入英属印度一侧,英属印度随着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而不复存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再次因为杜兰线陷入到敌对中。

艾伦威尔逊是不能对西北方和平教徒的聚集区下刀的,这会助长本来就处在优势地位的国大党气焰,最重要的是不符合大英帝国锄强扶弱的传统。

至于麦克马红线?这个线同样早已经出现了,也没有艾伦威尔逊的角色。处在他现在的立场来说,并不是需要掺和进去,当做没看见就可以了。

专员助理本质上还是对套现比较情有独钟,想来想去,作为新上任的专员助理,先和英国在青藏高原的办事处联络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