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1 / 2)

大英公务员 青山铁杉 1378 字 1个月前

在更大的意义上,钢铁发展的良好态势,也有助于帝国特惠制的稳固,增加大英帝国和其他强国对等谈判的资本。

现在的有利情况是,澳大利亚铁矿的生产已经逐步走上正轨。澳大利亚政府对英国以及下辖属地的钢铁禁令已经取消,有助于沙捞越的钢铁产业发展。

对此埃德尔以及以下的公务员,纷纷表示一定领会顶头上司的精神,为建设大英帝国的事业添砖加瓦,深切落实白厅的会议精神,真抓实干,让大英帝国迎来高速发展。

“没有钢铁的现代生活是无法想象的。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从房子、桥梁、汽车、飞机到家电,不是由钢铁制成的,就是借助钢铁生产出来的。而铁矿石又是炼钢的核心原材料,我们有澳大利亚的帮助,是没有理由失败的。”

艾伦威尔逊说到这扫视了下属们一眼,“相信在海外工作的同事们,不会再你们身上失望,我们都相信,大家都是可靠的人。”

听到了下属们在可靠性上面的保证,艾伦威尔逊轻微的点头,之所以把钢铁产业放在啥沙捞越,而不是放在人口更多的马来半岛,根本原因是整个英属马来亚的煤炭资源,百分之八十都在沙捞越。

从资源就近这个原则来说,把钢铁产业放在沙捞越是理所当然的。现在煤铁两项资源都齐备了,如果要是无法达到产能,那真的会令人非常失望。

挖煤炼钢需要汽车运输吧?这对英国的汽车产业也是一个利好,可以促进英国汽车产业的就业,以英属非洲各大殖民地的地产兴邦为基础,以英属马来亚为中间的加工环节,最终会促进本土高端产业的需求。

可以说对于当今的英国而言,这是一个最优选项。英国其实从来没有对某个殖民地进行产业布局,哪怕是英属印度也没有,英属印度的工业只是满足于印度的一些基本需求。

英国从前的帝国特惠制,本质上本土生产工业品,从殖民地收入原材料,很笼统的一种方式,而没有一个掌握在手中的工业基地。本来一战之前是美国担任这个角色,但美国经过一战就已经不驯服了。

现阶段马来亚不需要什么多么高明的发展步骤,粗放式发展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把钢铁和纺织业搞好了,积累个几年时间,再开始进行加工业,一点一点的打造进出口体系。基本上不会比日本差多少。

当然这个过程,殖民政府的必要监督绝对不能放松,每一个商人都是天然的买办。如果没有监督的力量,绝大多数的商人都只会在很基础的工业打转,不会想着把资金投入到风险更大的重工业。

“民主政治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我们绝对不能允许,不可靠的人混在同事们当中。”艾伦威尔逊把刚刚从港督那学习的说法,用自己的话重说了一遍。

表示马来亚的稳定发展,要警惕自由主义泛滥,但更要防止民主政治思想的迷惑。只有将两个方面的好处结合起来,才能把马来亚打造成帝国公务员可以信赖的海外基地。

现在不用关注美国,美国连应对柏林危机都反应不过来的根本原因,在于远东战事未歇,正对着上甘岭狂轰滥炸呢。等到这一轮战斗结束了,美国才有空关注其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