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1 / 2)

大英公务员 青山铁杉 1394 字 1个月前

会议从开始就非常的热闹,利比里亚、菲律宾、日本等一些美国的马仔。就对尼赫鲁进行了发难,而英国保持着关系的伊拉克、埃及等国,则处在事不关己的状态,看着秉承美国意志的国家发难,尼赫鲁到底怎么应对。

美英法苏虽然不在,但是在万隆会议上却无处不在,只不过交锋是通过别的国家进行的。

处在美国的角度,当然是希望本次会议没有任何的结果。但尼赫鲁显然不是省油的灯,而且还有苏加诺的支持,加上印度自从独立之后,一直很有威望,连美国都不愿意得罪,这些仆从国的发难,更不会动摇尼赫鲁的决心。

虽然经过种种难题,尼赫鲁还是把会议的走向牢牢握在手中,而印度各界对于总理在万隆会议的表现,也给予了热烈的支持。

尼赫鲁最终主导万隆会议各国,提出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这里面包括但不限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万隆会议的最后公报,以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被宣布。

四月下旬,万隆会议闭幕,踌躇满志的尼赫鲁,在苏加诺的送别下,踌躇满志的返回印度首都新德里,受到印度各界的一直欢迎,无数人涌向街头,高举着尼赫鲁的照片,表达着自己的爱戴。

毫无疑问,此时的尼赫鲁,已经在整个印度达到了个人威望的巅峰,谁反对尼赫鲁,谁就是印度的敌人。

第818章 此生巅峰

“尼赫鲁、尼赫鲁……”从德里门开始,无数印度人从各个角落涌来,形成了一眼看不到头的人墙,他们高呼着尼赫鲁的名字,为总理主持了本次亚非会议,奠定印度在亚非国家的领袖地位而欢呼。

站在敞篷轿车上,面对山呼海啸欢呼的尼赫鲁,见此情景也不由得豪情万丈,为印度人民发自内心的爱戴感动,不断向欢呼的人们挥手致意。

毫无疑问,万隆会议的最大明星,是作为发起人的尼赫鲁。虽然经过了不少国家的刁难,尼赫鲁最终还是让这一次的会议成功举行,整个印度都为此感到自豪。

尼赫鲁不知道,这样的自豪感并非全都是好事,说不定在某段时间,还会成为印度倒霉的源泉,但此时此刻,全体印度人的爱戴,令他无比满足,整个印度的问题还很多,他还有很多设想更待完成。

就算是尼赫鲁本人,也很少见到这样的场面,一直回到总理府他都对刚刚夹道欢迎的一幕无法忘怀,而这正是他所追求,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

帕特尔去世后,尼赫鲁致力于在组织上、思想上一统国大党。尼赫鲁倡导的是一种独特的印度式的社会主义。

尼赫鲁一再强调工业化是唯一道路。不是用强权或剥夺来改变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所有制结构,而是在议会民主制的前提下,对基本而重要的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农业土地的合作化和集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