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0章(1 / 2)

艾伦威尔逊捂着鼻子,他觉得人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时间长肯定会影响健康,后果比他没事带着人坐火箭要严重的多,这间工厂都没保留的必要,应该转移出去。

唐宁街十号,首相艾登听完麦克米伦的话,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当中,身为首相他是不是过于干涉外交事务了,麦克米伦是否在因此不满,才提出合并部门的建议?

不过自从邓肯死后,保守党确实缺少了一大势力的领头者,直接答应麦克米伦会不会破坏党内的平衡?

实不相瞒!此时此刻的艾登,正在考虑的问题是麦克米伦是否可靠。有没有窥视神器的想法。

英国是选举是选党派,党魁自动成为首相,因为内部分裂在任首相被拉下马,并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和美国不同。

“哈罗德,邓肯才走没多久,现在就合并英联邦事务部的话,可能会有些问题。”艾登没有直接答应下来,“等到六方会谈有了一个结果,我们在考虑这件事怎么样?总是要顾忌一下丘吉尔的想法,不是么?”

第1057章 整合航空业

党内平衡是艾登首先考虑的事情,当年艾登年纪轻轻就成为保守党二号人物,但一样被丘吉尔压制了多年,好不容易世界大战结束,却迎来了堪称漫长的工党执政,前半生顺风顺水的艾登,直到六十多岁才登上了首相的宝座。

对于当前的首相位置,艾登分外珍惜,太来之不易了。

而现在的艾登和当初的丘吉尔一样,也选择了压制潜在的竞争对手。

“外交大臣处境尴尬。”离开了染料厂的艾伦威尔逊,和马金斯说起了麦克米伦的处境。英美主客地位的转换,也可以用在党内竞争上。

不提艾登和麦克米伦,看看前任政府中艾德礼和莫里森之间的复杂关系就知道了。很少有做一把手的人,会心甘情愿的看着原来的下属成为自己领导的。

艾德礼几十年前击败了莫里森,随后几乎压制了这个党内对手一辈子。

“哪个大臣处境不尴尬呢?”马金斯笑了笑,“不说是全部,绝大多数大臣对自己管理的范围都一知半解,谁知道他们选上来之前是做什么的。没准是搞妇女运动的!”

“我还真碰到过这样的大臣。”艾伦威尔逊面带揶揄,十几年前的印度事务部大臣,就是一个搞平权,支持妇女运动的人,“不过外交领域毕竟是不同的,外交大臣是主导涉外工作,本国公民希望对外国人越狠越好,而大臣的工作恰恰相反。时不时的让外交大臣到处转转,也是缓解他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