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章(1 / 2)

大英公务员 青山铁杉 1491 字 1个月前

“尊敬的大臣,也许没有你想象的这么乐观,当然保持谨慎乐观也是可以的。”艾伦威尔逊眉毛一挑,只是略微回忆了一下肯尼迪这个仅在位三年的问题儿童,就断定麦克米伦是一厢情愿。

这就得出了会有好结果的结果?那肯定是不出意外的话,一定是出意外了。

倒也不用隐瞒什么,出了麦克米伦办公室的艾伦威尔逊,正在想美国的条件不变,还是要把英国的影响力从伊朗排出去,麦克米伦到时候如何解释自己的功绩?

他肯定不用像白厅解释,但他还能不像艾登解释么?

艾伦威尔逊还要忙着拯救造船业,和马来亚高级专员理查德联系,询问自己第二个任期建立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储备情况。

找财政部的弗兰克询问当前的财政情况,时间进入六十年代英国终于是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循环经济体系,不用在面对巨债低眉顺眼了。

债务虽然是早已经还清,但国内的财政压力又多花了几年,很简单呐,国内债务就不是债务么?

某种意义上,广场协议之后的日本也算是金融创新了,把百分之二百的债务维持了这么多年,日本首先走通了这条路,其他国家才会跟进。

财政健康的回答从弗兰克嘴里说出来,艾伦威尔逊点头道,“也就是说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造船业,不会造成财政压力?”

“要看你准备把财政支出增加到什么方面。”弗兰克心中一动,不确定的询问,“增加军费?”

“当然这个老办法,不然呢?”艾伦威尔逊耸耸肩,“不然造船业没有强有力的支撑,怎么办?英国一个六百亿英镑的经济体,军费开支一直维持在十五六亿英镑的规模?”

英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是六百亿英镑,换成美元是一千七百亿。

“要维持造船业的规模,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所以拯救造船业的办法其中一项,就是增加军费。”

第1076章 岳父的支持

艾伦威尔逊已经想好了这一项名为涓滴效应的理论,作为说服内阁同意增加军费的说辞。既然里根能弄出来个涓滴效应,他一样可以。

而且英国其实比美国更有条件使用涓滴效应,原因是英镑区的存在。涓滴效应根本就是个糊弄人的理论,就和经济学家不懂经济等同。

在全球化的时代,涓滴效应以增加开支为手段振兴经济,结果就是发出来的钱必然会流到国外,其实这一招要是苏联不死,美国必然会因为里根的操作,提早跟多年让债务危机到来。

处在全球化的时代,卷体效应最终便宜的是其他国家,因为总有国家比你的制造成本更低,财政支出只是在美国国内过了一圈,就会前往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