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1 / 1)

至少要等到毕阁老、徐阁老他们,我们内阁这边,要一起商定,不仅要叫陛下满意,还要叫国朝认可内阁才行。”

温体仁的这番话,叫韩爌、周道登、何如宠这些人,都陷入到沉思之中。

作为钦定袁案之际,中旨颁布的新一届内阁,在目下这复杂的朝局中,朝中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暗地里盯着他们。

纵使是韩爌、成基命他们,也摆脱不了这种态势。

更别提周道登、何如宠、钱象坤、吴宗达他们了,若真想在内阁稳住神格,以便在朝堂站稳脚跟。

揣摩圣意,迎合天子,就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本辅觉得温次辅所言甚是。”

周道登率先发表意见,“那秉笔太监韩赞周,在来送这些奏疏时,可是说了,天子看都没看,就叫内阁进行票拟。

且司礼监来文华殿送奏疏,似乎不必韩赞周过来吧,但是人家却亲自来了,这说明什么?”

“能说明什么?”

成基命皱眉打断道:“现在我们所探讨的,是这所谓的责任制和追责制,分明就是绑在内阁的枷锁。

难不成温次辅、周阁老的意思,是同意此议不成?

若真是这样的话,被朝中某些别有用心之辈利用,那我内阁这边,日后还如何辅佐陛下,去处理朝政?”

“成阁老,话可不是这样说的啊。”

何如宠上前说道:“你不能只看到弊端,就无视别的地方,这责任制的精髓,成阁老真的参悟了吗?

错非是内阁出现较为重大的过错,导致国朝这边,形成了不可逆的危害,日后朝中就算有再多大臣,只因为内阁所定政务,牵扯到他们自身,而不断上疏弹劾,陛下都可以不加理会。

仅凭这一点,本辅就觉得此事可以商榷。

成阁老初进内阁,只知道内阁光鲜的一面,却不知顶着怎样的压力,若是此事可以推行开来,对内阁还是占有优势的。”

在大明的内阁做官,首先就要做好受夹板气的准备。

纵使是当前的内阁大臣,手中所握权柄较重,但是那依旧也比不上被裁撤的丞相啊。

天子那边不满意,会下旨申斥内阁。

朝臣那边不满意,会上疏弹劾内阁。

再德高望重的人,到了内阁,坐了首辅也好,次辅也罢,亦或者群辅,所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好,就算何阁老说的对。”

成基命强压怒意,朗声道:“那凭什么这责任制和追责制,唯有在我内阁这边落实,那军机处呢?还有都察院……”

“成阁老这个提议好啊!”

温体仁逮住机会,伸手道:“既然责任制和追责制,是朝中的一些大臣,所向陛下呈递的。

那本辅就觉得内阁这边,要做到一视同仁,向陛下呈递的票拟,要特别加上军机处、都察院等有司。

眼下的朝局这般不稳,只怕不少的官员,都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有了这责任制和追责制的约束,那情况定会有所改善。”

本辅什么时候这样说过。

温体仁你个奸臣!!

被摆了一道的成基命,难掩怒意的看向温体仁,正要反驳之际,可在旁的周道登、何如宠几人,却没给他这样的机会。

“附议!”

“附议!”

“附议!”

看着眼前这各怀心思的一幕幕,一直沉默的韩爌,眉头紧皱着,与先前的内阁相比,此时他对内阁的掌控,无形中就已经被削弱了。

‘陛下的手段,真是够高明的啊。’

韩爌神情凝重,看着神情各异的众人,心里暗暗说道:‘叫温体仁进入内阁,还担任次辅之位,先前无作为的周道登几人,可算是被温体仁吃死了。

就算管部的毕自严和徐光启,等会儿也过来,商讨这件事情的话,只怕最终的局势,跟眼下没什么两样。’

内阁增设到九位阁臣,是崇祯皇帝深思熟虑后,才最终做出的决断。

或许存在的分歧会增多,或许存在的争论会增多,或许多数意见不会统一,但是内部不团结的内阁,才不更有利于崇祯皇帝左右吗?

“这件事情,诸位就不必再争论了。”韩爌皱眉说道:“等毕阁老和徐阁老,都赶到文华殿这边,我们再进行商讨吧。”

“有关责任制和追责制一事,关系重大,非一人所能独断,何况陛下对待此事,也是很重视的。

若是诸位不想叫内阁,在朝堂上的处境,变得更加不利,本辅希望诸位能秉承公心,好好明确这件事情。”

面对当前这种态势,纵使是身为内阁首辅的韩爌,那也必须要谨慎的对待,牵连很深的袁案,到现在已经落下帷幕。

先前被抓走那么多官吏,想要维系好自身利益,有些事情就必须向前看,若这件事情解决不好,给朝堂再引起新的风波和争议,只怕结果就不会太好看了。

固本培元(1)

推动责任制和追责制,想在内阁落实下来,对熟悉大明的崇祯皇帝来讲,没有几天的时间,是票拟不出相应的意见的。

对此崇祯皇帝并不心急。

吏部有王永光管着,户部有毕自严管着,督仓场事有徐光启管着,兵部有王洽管着,都察院有韩继思管着,顺天府有孙传庭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