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1 / 1)

宴会上高澄对谯州豪族附逆的举动大加斥责,扬言要对谯州苛以重税。

幸存的士人们纷纷求饶。

高澄不悦道:

“君等不见徐州之事乎!”

徐州与谯州相隔不远,他们自然知道徐州豪族叛乱,以州归附萧梁,最终被高澄平定后落了个什么下场。

众人不敢再争辩,唯恐被高澄记恨,遭了他的毒手。

见众人唯唯诺诺,高澄又得寸进尺道:

“澄久在军中,苦无女眷陪伴,你等散宴之后便将妻女送来,供我欢乐。”

这番话激得众人眼冒火光,有人再也按捺不住,飞扑向高澄,却被守在席间的侍卫制服。

高澄受了惊,他愤怒道:

“给我将此人拖下去,关押起来,今夜先与他的妻女玩乐!”

那人的咆哮怒骂声渐行渐远,众人手握拳头,却因席间全是高澄侍卫而不敢轻举妄动。

“哼!我堂堂渤海王世子,看上你们女眷自是你们的福气!”

高澄看向这群士人,不耐烦地说道:

“罢了,不用你们送,我自去府上玩乐,你等现在就往城外为我收集物资。”

说罢,命人将这群士人赶出小黄城。

众人出了城便聚在一起,无不对高澄所作所为咬牙切齿。

“鲜卑小儿欺人太甚,诸位,我听闻羊刺史与夏侯刺史已经合兵,欲往投之,你等是要卑颜侍奉高贼,还是与我同往!”

有人提议道。

众人纷纷响应,于是一群人径直向东投奔夏侯夔与羊鸦仁。

而城内的高澄并未真的对他们的妻女动手,他这番作为不过是激怒这群人,让他们叛投夏侯夔,将自己身在小黄城的消息带去。

先前不甘受辱之人的妻女被捉来刺史府,高澄也没有为难,而是送去与那人一同关押。

对于有血气的人高澄向来都是持有欣赏态度。

醒了酒的高季式对高澄这场戏,略带疑惑:

“大都督,夏侯夔他们会相信吗?”

高澄白他一眼,没好气地道:

“你忘了我是什么名声?!”

马踏淮北

高澄当然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名声。

受高欢所累,他们父子的恶名,从柔然汗庭到建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说是顶风臭十里都算夸奖了。

因此当小黄城豪族投奔夏侯夔与羊鸦仁,说起高澄索要他们的女眷的时候。

对于高澄身处小黄城一事,两人已然信了一半。

羊鸦仁久驻谯州,与这些士人多有熟识,自然清楚他们的身份。

又询问起年纪相貌,为首之人愤恨道:

“高贼体长似七尺男儿,但看相貌,决计只有十四五岁的年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枉生一副好皮囊,内里污秽,不堪入目。”

投奔而来的豪族士人也尽皆出言附和。

这下夏侯夔与羊鸦仁再无半点怀疑,城中之人必是元魏大丞相高欢的嫡长子高澄。

高氏执掌元魏大权三年,南梁在北方的探子自然会收集高欢、高澄两父子的信息,除了好人妻之外,两父子容貌俊美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如今京畿军中出现一个十四五岁,姿容俊美,又好人妻的少年,除了高澄还能是谁。

他曾经有过亲率五千骑奔袭潼关,救援窦泰的经历。

因此亲领轻骑奔袭谯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夏侯夔与羊鸦仁对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到激动之色。

强忍喜意,安抚了一番后,让亲卫将士人们先带下去安置。

人刚走,羊鸦仁便急切问道:

“夏侯公有何想法?”

“自与羊公相同。”

夏侯夔笑道。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谯州,而是高澄。

京畿大都督、尚书令、吏部尚书、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身份够不够贵重?

再加上渤海王世子如何?

一战擒杀高氏继承人,没有将领能够拒绝这种诱惑。

当然,最好是能够活捉。

羊鸦仁确认了夏侯夔的心意,催促道:

“还请夏侯公尽快调淮南士卒北上,合围小黄城,万莫放跑了鲜卑小儿。”

“正该如此!”

夏侯夔当即应了下来,命亲信往淮南传信。

所幸临出发前为防万一,早就发布了征召的动员令,无需再耗费时间征集士卒。

两人唯恐惊走了高澄,甚至不敢再逼近小黄城,而是绕道往南,在附近县城驻扎,等候州郡兵渡河。

高澄原本计划出城躲藏,眼见夏侯夔等人止步,也猜到了他们的心思,干脆有恃无恐地留在小黄城。

夏侯夔、羊鸦仁担心惊走高澄,高澄也害怕吓退他们。

他特意派出信使寻到慕容绍宗、王思政,让他们在兖州潜伏。

夏侯夔急着调淮南州郡兵围困小黄城,数次派遣信使,要求留守豫州的次子夏侯譒(bo)迅速领州郡兵北上。

太昌四年二月底,夏侯譒代其父,领豫、淮、陈、颍、建、霍、义七州州郡兵三万余人,出豫州州治寿阳(安徽寿县)。

这一举动也立即被探子传回小黄城,高澄得知消息,留尧雄麾下一千骑守小黄城,自己则计划趁夜出城,向南奔袭淮南州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