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1 / 2)

想要做到这一切,刘晋就必须要培养出无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也让更多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享受到利益,获取利益,从而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海事学院仅仅只是开始,未来刘晋还会建起什么纺织学院、建筑学院、工学院等等一系列的学院,将大量的知识传播出去,培养无数的人才。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话语权和知识都掌握在了儒家文人手中,这儒家的思想发展到了现在早就已经腐朽不堪,失去了活力,所有的读书人捧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还不行,还必须要将如山一般的注解也背诵下来。

发展到了这一步,这几乎已经注定了它只会慢慢的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为社会的思想被死死的禁锢住,任何的创新、改变都会被视为异端,视为奇巧淫艺。

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儒家,这样的文人士大夫,他们掌握了这个时代的一切,掌握了这个时代的话语权。

刘晋清楚,现在自己只是小打小闹,又都是和民生有关,所以他们可以不管,可是一旦要是自己触及到了这儒家、这些文人是大夫的利益,自己绝对要死无葬身之地。

想要同这些传统的力量相斗,刘晋就必须要培养起一批强大的新力量出来,所以建立各种各样的学校是势在必行,因为学校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它更是传播思想的地方,谁掌握了这个就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未来。

海事学院做的好,刘晋就会零零星星的将更重要的专业性学院都建起来,只要更多人学到了新知识,利用新知识获得了财富,拥有了地位,那么将来站到刘晋身边的人就会更多,自然而然慢慢的就可以这个帝国引向另外一个不同的发展道路。

西山的面积非常大,原先是属于弘治皇帝私人的皇庄,这面积自然不会小,毕竟是皇帝产业,可供使用的土地非常多。

很快,在西山东边这边,在大量人力、物力的持续投入下,一座庞大的学院就慢慢的建成,这学院和传统的书院不同,这里不教四书五经,也不叫诸子百家,是一家专门用来传授专业性海洋知识的学院。

当然了,现在仅仅只是挂了一个牌子,西山海事学院的牌子,也同样没有吸引什么人注意,毕竟仅仅只是给一群即将远航的船员进行培训、训练的地方,没有什么太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但是这个西山海事学院,它注定了将会是一个写进历史教科书的地方,从这里将会走出无数历史名人。

第125章 2万银子的事

京城皇宫之内,弘治皇帝正在批阅如山一般的题本奏章,身为皇帝享有这个世间最至尊无上的尊荣,同样也承受着常人所不能承受的重担。

别的不说,单单是弘治皇帝每天批阅的奏章数量至少也有几百份,多的时候上千份,弘治皇帝每天都很早起来准备早朝,开完早朝又会将重要的大臣留下来继续开会,商讨国事。

到了下午的时候,弘治皇帝还会开晚朝,再次召集群臣商讨国家大事,晚上又要批阅各种各样的奏章,很多时候一天下来,休息的时间很少、很少。

虽然仅仅只是30多岁,在后世都是可以一夜七次郎的黄金年龄,可是现在的弘治皇帝都已经老态频现,再加上从小身体就差,弘治皇帝看起来都像是五十多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