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1 / 2)

除此之外,北方几个省份经常出现灾祸,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这四个省份,蝗虫、旱灾、水灾几乎年年都有,年年都要闹灾荒,同时黄河两岸,没到夏季的时候,又要时刻担心黄河决堤。

这几乎是已经成了大明的心病了。

所以弘治皇帝也是打算,不仅仅要尽量将这些地方的人口往外迁移,去辽东也好,去海外南洋也好,又或者是去黄金洲、草原,甚至于未来的澳洲等等都可以。

总之这些地方的人口要大规模的外迁,减少这些地方的人地矛盾,如此一来,纵然是再有什么灾荒,也不至于闹的太厉害。

移民可是需要非常庞大资金的,这些都是需要银子的。

除非是你打算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强硬的移民。

很显然,弘治皇帝并不是,他爱民如子,是一个好皇帝。

第一批前往辽东的三十万人,弘治皇帝这边就给安排的妥妥的,纵然是在冬天的时候迁徙过去,遥远的路途上面都没有出现有人冻死、饿死的事情。

抵达辽东之后,住宿、吃饭的问题也都安排的很到位,这些可都要花银子的。

也都是以前想办都不能够办的事情,现在有了银子,统统都可以去办。

还有就是治理黄河,给黄河两岸修建堤坝,还有修建水库等等,这些都是大工程,都是需要大量银子不断砸进去的。

现在不仅仅有水泥,朝廷也有银子了,都可以办起来,将这些事情给办好了。

这大明的江山就更稳了,从此以后北方就不用再担心什么灾荒了。

这是弘治皇帝想办的事情。

登基十多年来,弘治皇帝觉得从现在开始,他才算是真正的有所作为,至于以前嘛,也不过是轻徭薄赋、勤政爱民,却是很难真正为这个国家,为这片土地做一些实事。

纵然是再爱民,再勤政又能如何?

说到底,其实还是没有为这个国家做出过多少真正有利千秋万代的大事。

所以弘治皇帝对于朝廷大规模的修建水泥公路是非常重视的,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这事情是真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一旦能够修建出一条条连接大明各地的水泥公路,那对于大明而言,意义就非常重大了。

想办的事情很多,有了银子才算是真正能够办一些事情了。

至于朝中诸多大臣们一个个也很兴奋,朝廷有钱了。

下面各个地方官员都在张开了嘴向朝廷这边要银子,修路、修河提、修水库、建学校,这些可都是对地方建设有用,又能够让自己腰包迅速鼓起来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