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1 / 2)

关于这一点,并不是乱说,明朝中后期开始,皇帝很多都是短命皇帝,三十几岁就死掉,尽管,这其中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

但太医院的这些医生医术垃圾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铁饭碗,导致了这些太医大多数都是庸医。

再加上行医这个行业,特别是这中医,它不仅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有着丰富的从医经验,才能够慢慢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铁饭碗,再加上太医院有着诸多严格的规定,你指望他们能够有多少经验?

他们一辈子看过的病人甚至于都不如钱回十天半个月看的病人多,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经验可言。

所以在京城,达官显贵都不会去请什么太医,都是去请京城大大小小医馆里面的大夫,这些大夫反而医术更加精湛,更加可靠。

这也是导致了一个现象的出现,那就是太医院的太医除了祖上传下来的铁饭碗之外,就很少有额外的收入了。

本来给达官显贵看病,那绝对是肥差啊。

达官显贵随随便便一个打赏那也比起看一百个、一千个普通病人赚的钱多啊,这可是极为重要的一笔收入。

太医院的太医没有这笔收入,自然而然就会想着从其它方面增加自己的收入,比如倒卖各地进贡、采购上来的名贵药材,别的不说,单单是朝鲜这边每年进贡的人参,随便倒卖一支出来都是大数字。

此外,这些太医也极其容易被人收买,明朝几个皇帝死的不明不白,这里面太医就难逃干系,极有可能就是被人收买了。

像历史上的朱厚照同学,他三十出头的年纪,仅仅只是一次落水就这样死了,你觉得这正常吗?

老朱同志起初制定的很多制度都是很不错的,但是这太医制度就害的自己子孙后代不浅,明朝中后期,朝局动荡,跟皇帝短命也是有很大的关系。

后世螨清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更加长命,明朝皇帝,三十、四十岁的一大把,螨清的皇帝六十、七十的都不少,甚至于乾隆还活到了八十九岁。

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螨清的太医都是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的名医,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医术,另外一个就是西方殖民者来到了东方,带来了很多西方的药物和西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螨清皇帝的祖先非常有远见的制定了从饮食到生活方方面面的一些制度,比如吃东西,纵然是再喜欢吃的东西也不能超过三口,每一餐吃的量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再比如那个方面,螨清的皇帝都是翻牌子,还有着时间限制,一般十几分钟的时间一过,太监就会说时间到了,然后就将人给抬走。

这就避免了这些皇帝过度纵情享乐,而明朝的皇帝在这方面却是没有限制,很多皇帝其实都是纵乐过度,像历史上的朱厚照,没有子嗣跟这方面有很大关系。

当然了,祖宗家法虽然严,可是到了后面的时候,大家就未必遵守了。

清后期的皇帝,为了躲避祖宗家法,所以都喜欢躲在圆明园当中,这也导致了到了中后期,这皇帝的寿命也是大大缩减,但也要比明朝的好很多。

由此可见,一项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执政者在制定一些制度的时候,往往就需要长远的眼光,否则就会给整个国家、民族,子孙后代带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