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9章(1 / 2)

“南京一事足以说明一年一发工钱的模式下,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光靠信誉二字是存在巨大风险的,不管是刻意为之,还是说真的出现问题。”

“对于我们大明来说,我们是不能让这样的风险存在,因为一旦处理不足及时,极有可能会酿成巨大的灾祸,动摇江山和社稷。”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的不仅仅是劳动者的利益,同样也是在维护所有人的利益,也是为了大明的繁荣富强,为了社会的持续良性循环,最终获益的还会是大明的每一个人。”

刘晋给出了总结,什么东西其实都离不开利益,屁股决定脑袋。

站在不同的阶层所思索的角度自然不同,在场的这些大佬,其实已经转变成为了新时代的资本家了。

他们可以反对传统的守旧派势力,但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又会和原先一样,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利益决定一切。

“说得好~”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忍不住赞赏道。

大明能够有今日之局面,那就是因为利益的分配方面,能够从上至下,让所有人都尝到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庞大红利,大家都可以从巨大的红利当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份。

资本的发展,最初级的就是靠压榨工人的劳动,不断延长工时,压低工价来实现的,但资本的不断发展,逐渐就会发现,光生产产品是没有用的,还为产品找到买家和市场才是关键。

第1542章 关于饼的问题

大明现有的一年发一次工资的情况下,大明人尽管有着这个时期全球最高的收入,然后消费能力却是并没有释放出来。

本身来说,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勤俭节约,能省则省,多为子孙后代考虑,尽可能多的留下财富给后辈子孙。

现在又一年发一次工钱,这一大笔的钱放在手中,也就是给家里面的老人、小孩买点新衣服、鞋子,再办点年货,大部分的财富都还是被埋在了罐子里面,埋在了地下。

大明的消费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少的增长和提高,否则以大明上亿的人口,再加上高收入,单单是大明本身内需就会极其的庞大,足以让大明内部的资本家们获得足够的市场。

如果能够一个月一发工钱的话,尽管依然会有大量的钱存下来,但是消费能力肯定会有所拉动。

一年四季的衣服要添置一番吧,吃喝玩乐也是少不了吧,再加上一些其它方面的开支等地,这内需自然就可以拉动起来。

拉动内需的好处自然无需多说,后世经济不好的时候,总是说要刺激内需,足见内需的重要性。

当然,弘治皇帝之所以拍案叫好,还是因为刘晋这颗天下为公的心,尽管自己是最大的资本家,但却是能够时刻想着下面的普通老百姓,能够为大明的长远考虑,这是极其难得。

同样都是资本家也都是朝中重臣,刘健、张懋、李东阳他们相比之下,还是更屁股决定脑袋,反对按月发放工资,因为这样对他们这些大资本家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