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7章(1 / 2)

南洋公主的儿子,那也是流淌着一半老朱家的血脉,这老朱家的子孙,给个国公不算什么的。

刘晋的回来,整个辽国公府都变得无比热闹起来。

刘信和刘清多年来努力的开枝散叶,这后代子孙也是有不少,现在都一窝蜂的回来看刘晋这个老祖宗。

对于刘家的子孙来说,刘晋那就是传奇,那就是开山的鼻祖。

以后刘家子孙分散在全球各地,那都是要自从昌黎刘氏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刘晋这个老祖宗。

到了刘晋这个级别了,也确实是有资格做这个开山的鼻祖了。

刘晋在京城这边暂时住了下来。

永盛皇帝得知刘晋回来,还特意抽出时间来看了一次刘晋,和刘晋深入的讨论了下如今大明的局势,希望能够从刘晋这里获得一些指点和帮助。

然而刘晋即便是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了,也是依然要装糊涂的,自己总不能说这以后君主立宪制才是未来的主流吧。

当然刘晋也是不忘提醒永盛皇帝,他永盛皇帝才是这大明最大的资本家,麾下多少的产业,多少的工厂、商行等等。

这些都还是当年刘晋和弘治皇帝、正德皇帝一手创办下来,打下来的基业,到了如今也是便宜了永盛皇帝,不过他似乎好像有些不太清楚自己的产业到底有多大,有多重要。

这要是拆自己家业的话,以后可就是和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了。

刘晋的话说的很委婉,至于永盛皇帝有没有听进去,或者是听进去了之后能不能明白,刘晋就不得而知了。

在京城这里刘晋住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之后就直接的返回昌黎县下河屯老家这里,准备在自己的老家这里静静的等待死亡的到来,等待着自己的黄昏落日。

第2280章 大明镇海王(大结局)

昌黎县下河屯。

下河屯这个地方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那是默默无闻的一个小村子,因为地处渤海边,故而那个时候村里的村民多以煮盐为生。

但偏偏又不是灶户,故而煮盐都是非法的,只能够将盐卖给那些私盐贩子,价格很低,也很辛苦,艰辛度日,是周围十里八乡最穷苦的地方。

然而到了现在,下河屯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以前海边煮盐的灶台等等早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港口,尽管不是深水区,无法停泊大型的船只。

但只要肯投入,这里依然修建起了能够停泊千吨轮船的港口和码头,得益于大明京津地区的繁华与发展,这里的港口和码头也是变得无比繁忙,承担了部分京津地区对外的货物运输。

下河屯村里这里的规模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仅仅只是一个破烂的小村子,但是到了现在嫣然已经变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繁荣热闹的小镇。

以前的茅草房、烂泥房现在也是变成了一栋栋钢筋水泥的房子,建设的整整齐齐,外墙刷上各种颜色的油漆,看起来漂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