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1 / 2)

……

如此先在邓县安顿了一日。

距离与杨万里约定的汇合还有些时日,吴良自然不会闲在家中,第二日午休过后便带着典韦出城前去拜会传说中的诸葛村夫。

据瓬人军兵士探回来的消息,目前诸葛家居住的那处山坳还只是一处无名山坳。

不过吴良可以确定的是,这地方肯定不是后世的“南阳卧龙岗景区”……

因为根据历史记载,诸葛村夫如今隐居邓县虽然在东汉末年隶属于南阳郡隆中一带,但在后世这地方的确切位置却是在瑚北襄樊市境内,与南阳市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并且后世90年代以后国家旅游部门在出版的旅游资料中已经确认诸葛亮故居就在今瑚北襄樊,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出版的书籍中也开始在南阳后加注为今瑚北襄樊。

除此之外。

后世考古界更是已经在襄樊汉水旁发现了三国时期的邓县城遗址,如此一来这个问题就更没有什么存在争议的地方了。

这处山坳距离邓县县城不过只有几里地的距离。

吴良骑着自己的“绝影驴”,典韦骑着一匹老马跟随,如此只过了不到一刻的功夫便已经到了山坳之前。

四周山峦环绕,山坳之中,一片开垦过的农田呈现在眼前。

不过现在貌似还不到播种的时节,农田里面并没与中下庄稼,看起来略微有些荒凉。

而在农田之间,则是一条纵穿而过的小土路,小土路的尽头则是几座依靠着树林搭建起来的篱笆小院与院内房屋,房屋的顶部使用茅草覆盖,可以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

此时,正有一缕青烟自房屋之间渺渺升起。

“应该就是这个地方了。”

吴良略微观察了片刻,回头冲典韦点头示意,正打算策马沿田间土路前往那几座房屋。

“你们来此有何贵干?”

一个带着稚气的声音忽然拦下了他们。

“?”

吴良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年纪不大、面皮白净的少年正骑在不远处的一个树杈子上,有些好奇与生分的望着他们。

“你们是来寻我叔父的么?我叔父今日一早便去了邓县府衙,你们要寻他应该去那里。”

不待吴良做出回复,那少年便又说道。

叔父……

看来这个少年不是诸葛均,就是诸葛亮了。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桥段,说的是刘备第二次来拜见诸葛亮时,见到正在草堂中堵住的诸葛均,便将其误认做了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