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1 / 2)

“吴公子初来乍到,下一步可有什么打算?”

诸葛玄已是不动声色的岔开了话题,接着又问。

“其实也没什么打算,我想像诸葛县丞一样在城外开垦一处田地,与家眷在此过上躬耕陇田的隐居生活,只求不再卷入战乱颠沛流离。”

吴良说道。

“这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方式。”

诸葛玄微微颔首,“若是如此,今后我与吴公子便可时常交流,亮儿也多了一个说得上话的伙伴,真是可喜可贺,可惜今日家中没有准备,改日吴公子再来时提前知会一声,我必备下美酒为吴公子接风洗尘。”

“那就多谢诸葛县丞了,哈哈哈。”

吴良听得出来诸葛玄话中有下逐客令的意思。

虽然心中还有不少疑点又带调查,但也不急于这一时,于是便又与诸葛玄寒暄了几句,在诸葛亮依依不舍的相送中选择了告辞。

望着吴良与典韦策驴而去的背影。

诸葛玄脸上的笑意逐渐消失,回过头来看向诸葛亮时神色已有些严肃,沉声说道:“亮儿,此人方才与你说些了什么,你一字一句向我复述一遍,不得有所隐瞒!”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吴良没有再去拜访诸葛亮,只是派出部分兵士在邓县周边进行勘察打探,对外的理由便是寻找一处可以建宅与开垦的无主之地,以供“定居”邓县之用。

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

如果过了将近半个月,进入南阳郡之后便与吴良分头行动的杨万里等人也终于来到邓县进行汇合。

“公子,属下无能!”

在吴良的房间内,杨万里与麾下的兵士低垂着脑袋,一脸愧疚的向他报告。

“此事不怪你们,探墓嘛,哪有十拿九稳的事?”

吴良先是安抚了他们一句,然后才接着问道,“先将你们的行程,还有沿途探听到的消息,与我说说,我自有判断。”

“我们与公子分开之后便按公子的指示分成了两队人马。”

杨万里连忙正色说道,“一队人马沿雉县、郦国、顺阳、冠军、阴县、山都沿途勘察打探,另外一队人马则沿博望、棘阳、育阳、新野、朝阳沿途勘察打探,期间并未打探到任何与丘穆公或其后人有关的任何消息,山川河流也尽数勘察,并未找到与于老先生描述相近的地势地貌,请公子治属下无能之罪!”

“看来此行恐怕需多花费些时间喽。”

吴良微微颔首,不急不缓的道。

其实对于这个结果,他早就有些心理准备。

毕竟丘穆公的后人迁移来到楚国之后,虽然在楚国当了一些年的官,但改头换面的可能性很大,甚至早早便连姓氏都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些事情自然不是民间的老百姓能够轻易知道,并且作为传闻代代相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