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1 / 2)

看到诸葛玄这般反应,吴良终于完全确定诸葛玄身份,这个家伙绝对是个盗墓贼,隐居于此绝非巧合。

于是便又趁热打铁道:“诸葛县丞,还不肯说实话么?别怪我没提醒过你,你若现在如实交代,那便是你一个人的事,看在我与诸葛亮的交情上,对于他们我或许还能够网开一面,如若不然,那就休怪我将尔等一并带回去面见刘将军,到时他们也必受牵连!”

话音未落。

“不用你来假仁假义!”

诸葛亮已经又跳了出来,红着一张小脸怒视着吴良说道,“叔父待我一家恩重如山,他若有难我们又怎会苟且偷生!此前是我瞎了眼看错了人,没想到你竟是为了查我叔父才故意接近我,还假装与我结拜!叔父,你不必顾及我们,无论如何我们都绝对不会怨你!”

呦呵?

诸葛亮竟还有这份心性?

吴良倒不是质疑诸葛亮的品德,别看他现在还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熊孩子,等到27岁随刘备出山之后,所有做过的事情便有了较为详尽的历史记载,世人几乎很难从他的那些历史记载中找出黑点。

只不过诸葛亮现在的年纪尚且这么小,三观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便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确实与他此前展现出来的熊孩子形象颇为不符,吴良略有些意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过由此可以看得出来。

诸葛亮与诸葛玄这个叔父之间的感情还是颇为深厚的。

不只是诸葛亮对诸葛玄,诸葛玄对诸葛亮一家也是一样。

倘若诸葛玄对诸葛亮一家没有足够深厚的感情,方才瓬人军并未找到他时,他便完全没有必要出来自投罗网,一走了之才是最符合个人利益的选择。

也是因此。

再见到诸葛玄主动走出来束手就擒的时候,吴良心中惊喜的同时已经有了底气。

他又不是什么好人,也没有好人包袱。

因此一点都不忌讳利用诸葛玄与诸葛亮一家之间的感情来逼迫诸葛玄就范,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根本就是送上门来的捷径,不走白步走。

“闭嘴!”

诸葛玄当即喝住诸葛亮,回身又对吴良问道,“吴校尉,前些日子你来我家中拜访,便是为了调查我吧?”

显然吴良此刻已经彻底将他唬住,这番话已经等同于默认了自己的罪名。

“正是。”

吴良那时候完全就是为了见一见年少时期的诸葛亮,不过这时候肯定要点头。

“呵呵,果然。”

诸葛玄苦笑了一声,接着说道,“那日你走之后,我便向亮儿询问过你的一言一行,得知你一再询问《梁甫吟》的作者身份、并问过一个叫做‘木牛流马’的奇物之后,我便已经开始怀疑你来到邓县的目的,之后一直在暗中观察过你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