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1 / 2)

吴良也认同这种说法。

因为正史中还有如此一段记载:

初平二年,袁绍自领冀州牧,常山国便属于冀州,彼时赵云却受常山国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兵士投奔了公孙瓒。

公孙瓒心中奇怪,于是问道:“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

赵云回答说道:“如今天下大乱,百姓有倒悬之厄,我们常山人经过商议讨论,决定要追随能够实施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我们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

由此可见,赵云心中亦存大义,并且在常山国的威望极高,常山国内有许多义士都愿意追随于他。

而等到后来认清公孙瓒的嘴脸之后,请辞归乡便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并且回到常山国之后,赵云也并未效忠袁绍。

一直等到后来刘备因“衣带诏”事件被曹老板追杀,逃到冀州投奔袁绍时,赵云才主动跑去邺城再与刘备见面,并避开袁绍的耳目暗中帮助刘备招募了数百名兵士,随后带着这些人跟随刘备去了荆州,依附刘表屯于新野……

所以。

难道刘备此行的目的其实是招揽赵云?

这种可能不是没有。

毕竟从那些史实中可以看出,赵云在常山国很有威望,并且他的兄长去世之后,他便极有可能成为一家之主,掌握着一族的财富与社会资源,而这些皆是此刻的刘备最为欠缺的东西,毕竟他已经混到了连饭都吃不起的地步。

不过这种推测依旧存在一些疑点。

倘若刘备真是特地跑来招揽赵云的,按照常理来讲常规的做法应该是先派人前来与赵云沟通,得知赵云的心意之后再有所行动,否则万一赵云根本没有这个意思,这一趟不就是白跑了么?

另外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似乎也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赵云真没这个意思,所以也就没有派人前来迎接,不过这种可能基本可以排除,毕竟正史中赵云可是主动跑去追随刘备的,如今自然也没有拒绝刘备招揽的道理,更没有叫刘备等人在这里饿肚子的道理;

另外一种则是,刘备根本就没有提前与赵云沟通,因此赵云也根本就不知他到了常山国。

而若是如此,刘备此行的目标可能就不是赵云了,至少并不完全是为赵云而来。

那么除了赵云之外,刘备最缺的又是什么呢?

吴良细细思索。

应该是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