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9章(1 / 2)

这个过程中除了观察那些礁石上的凹坑与凹坑中的怪鱼,他也在悉心观察着礁石上本性的外貌,从而尝试判断这个地方究竟经历过什么。

于是很快他便又发现了另外一个与自己此前预想不太一样的细节。

此前他推测这片礁石呈现如今这副模样可能是常年遭受海浪冲刷与侵袭的结果,但如今看的越是细致,吴良反倒越是无法坚持这个观点了。

因为他发现,礁石表面那些遭受侵蚀的痕迹并不是横向的,而是竖向,使得这些礁石竖立在这里,表面看起来很像后世常见的一种叫做“腐竹”的豆制品。

这就很不符合常理了。

海水断然不可能自上而下冲刷礁石,因此海水断然不应该留下这样的痕迹,哪怕是戈壁滩上的风化岩,也断然不可能形成这种自上而下的侵蚀痕迹。

除此之外。

吴良还在这些礁石的表面发现了许多粗细不等的划痕,这些划痕紧密的排列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有人用耙子从上面耙过一遍似的,而这些划痕大多也都是自上而下的走向,深度也就只有几毫米的样子,很像是人工凋刻出来的浮凋。

但若是仔细去看,又会发现这些划痕并没有组成什么具有明确意义的图桉,并且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

想到这座岛上来过的人极少,而有些地方又极难攀爬。

再加上目前吴良所知到达过这里的人,其中有不少都是识字的,若真想留下什么信息,完全可以直接刻下字迹或是刻下图桉,没有理由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在这么大一片礁石上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

如此排除掉人工的可能,那么似乎便只有一种可能。

这些奇怪的划痕是自然形成的!

至于究竟如何形成?

吴良想到了一种虽然与考古有些关系,但其实属于地理学专业的特殊地貌——冰川痕,或者也可以叫做冰川擦痕。

他毕业之后没有机会参与实地考古工作,因此并没有太多的考古经验,也从未亲眼见过这种较为特殊的地貌,只是通过书本与网络了解过一些相关的知识。

据说这种划痕通常都是在冰川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尤其是冰河时期,整个地球几乎都被巨大的冰川占据,这些冰川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不仅仅是带动一些岩石与山体,甚至会影响到一整条山脉,如此便会不可不免在岩石与山体上的留下“冰川擦痕”。

不过吴良也知道。

判定“冰川擦痕”并不是一两句话的事,必须有专业的地质工作人员对当地的地质、地貌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严格调查,才能够判断出擦痕产生的原因,才可以判定岩石上留下的擦痕是否与冰川有关。

吴良没有这个能力,因此暂时也没有办法断言,只能姑且当作一种假设。

记住这些细节。

吴良继续保持着谨慎沿夹层探索,如此大约一盏茶的功夫之后,他终于来到了这个夹层的顶头。

接下来呈现在他左手边的则是一条略宽一些,不过极不规则的夹层。

两边的礁石依旧有许多凹坑,凹坑里面依旧有许多此前细细看过的古怪石鱼,不过这里的古怪石鱼显然要比之前的又大了一号,许是因为这个夹层略宽一些,便与体形更大的怪鱼游动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