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1 / 2)

争魏 苍穹之鱼 1056 字 1个月前

不管杨峥忠不忠心,放眼曹魏,是唯一敢跟司马昭叫板之人。

所以从任何方面考虑,杨峥都应该是曹髦应该积极拉拢的对象。

杨峥檄文之中,也透露出这个倾向。

“陛下欲行驱狼吞虎之策?”焦伯低声道。

“除此之外,朕可有他策?”曹髦反问道。

此前他极力拉拢山东士族,封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以帝师待之,二人俱为山东大族,在士族中影响深远。

《礼记》有言: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

《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

还极力拉拢中书郎、给事黄门侍郎羊祜。

但司马昭转手就杀了郑小同,升王祥太常,封爵万岁亭侯。

而羊祜为了避祸,既不亲近曹髦,也不太亲近司马昭。

曹髦身边越发孤立,逐渐意识到拉拢士族门阀这条路走不通。

司马师斩夏侯玄,司马昭斩郑小同,都是在警示天下士族,刀,始终在我司马家手中!

士族门阀从来都不会坚贞不屈,也不会团结一致,只会与权势各种姿势媾和。

因为司马昭比皇帝曹髦走的更远,给的也更多。

听了曹髦的反问,二人都默不作声。

忽然,曹髦撕下内衣一角,咬破指尖,在两人惊异的目光中奋“指”疾书,“向闻卿乃吾家故旧也,今帝室蒙难,社稷将倾,愿卿以此血诏昭告天下,聚海内义士,干戈随风靡,武骑齐雁行,同讨逆臣!今封卿为骠骑将军、姑臧侯,假节钺都督天下诸军事,若能克成大事,匡扶大魏,朕不吝裂土之封!”

曹髦乃曹丕之孙,武略不知几何,然文才鼎盛,年仅十八,便有数篇文章传世,常与士人论道于太学之中。

“陛下万万不可,此诏传出,司马昭必行废立之事!”

“即便陛下发诏,杨峥也未必会出兵。”

李昭、焦伯跪在曹髦面前,声泪俱下。

事实上,没有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这份血诏的正统性严重不足。

“难道朕不发此诏,司马昭就不行废立僭越之事了吗?”

一句反问,让二人哑口无言。

曹髦虽然只有十八,却才智过人,太学之中辩论,常常驳的一众名士哑口无言。

因此数年之前,钟会就暗中向司马师评价过皇帝: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文采如曹植,武略如曹操。

“司马昭一向诈伪仁义之名,此诏传出,彼顾忌天下人言,数年之内,必不敢轻动。”曹髦早就想好了。

既然朝堂上,再无一人可以依靠,也就只能指望凉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