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1 / 2)

争魏 苍穹之鱼 1068 字 1个月前

杨峥嘴上说的轻松,其实心中异常重视。

这种苗头一定要掐断。

“青营这个名字略有不妥,伯玉可否换一个名字?”杨峥冲一旁低头看文牍的卫瓘道。

卫瓘思索了一阵,“孝武皇帝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大王不妨重启太学。”

太学就是古代的大学,东汉时太学生最鼎盛有三万余人。

“伯玉是说将世家子弟也纳入青营之中?”

“为何世家子弟青营子弟不能同窗?”卫瓘反问道。

这么一来倒是消弭了双方的隔阂。

杨峥笑道:“伯玉所言甚是!”

把世家子弟纳入其中,其实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改造。

至于太学学什么,完全可以自己把控。

先秦时还讲究君子六艺,这时代的儒学也未腐化。

汉魏很多绝顶人物大多是全能。

诸葛武侯能制木流牛马,也能做八阵图。

皇甫谧医学造诣绝顶,但也是儒学大家。

就连寒门出身的邓艾,也不仅仅是武夫或者种田郎而已,著有《济河论》,规划颍、淮运河,广开屯田,致使曹魏国力一直碾压吴蜀。

杨峥完全可以增加些私货,把天文、地理、农学、炼丹、格物、医学加上去。

别看两晋这是朝代垃圾,但两晋时代也是炼丹术、锻造术、医术的一个爆发期。

中原大行其道的五石散就是炼丹术的产物。

杨峥完全可以将之引入正途。

有了太学,那些醉心学术之人就可以不用为生计发愁,一心钻研。

此事以后可以交给嵇康去弄。

嵇康是不是卧龙杨峥不知道,但他的学术水平绝对是当世翘楚。

在青营子弟和世家子弟的努力下,流民的基本生存的得到保障。

雁门代郡境内到处都是新挖的窑洞。

商周时期,便有窑洞存在,诗经有言:陶复陶穴。说的就是最早的窑洞。

遮风挡雨,挖建方便,算是因地制宜。

食物则是统一供应,一日两餐,偶尔有肉粥。

杨峥几乎一整个冬天都在雁代定襄三地来回跑。

样子还是要装一装的,带着护卫深入流民之中嘘寒问暖,送些牛羊肉、羊裘、干草席、烈酒等物,无论是鲜卑人还是匈奴人、蠕蠕人都感动的热泪盈眶。别看部落大人们一个个老谋深算,底层百姓民风极为淳朴。

现在这些大人贵人豪酋们全都被“请”进了长安。

牛羊财物能带走,但土地带不走,杨峥直接均田给百姓。

自古笼络人心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均田免赋。

这一套操作下来,匈奴人和鲜卑人直接把杨峥当成了圣人。

杨峥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