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1 / 2)

争魏 苍穹之鱼 1054 字 1个月前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各安其事。

西汉对三老极为重视,必须是德高望重之人,受到西汉皇帝的礼遇,动辄与宗室或贵族、高官同时受赐。

用后世的说法,近似于地方议会,可以直接上书朝廷,朝廷的重大决策,也会征询他们的意见。

朝廷和地方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但到了东汉,士族豪强崛起,三老地位下降。

不过东汉的士族还要些脸面,至少嘴上一直在标榜仁义道德,所以没把事情做绝。

到了三国,连年战乱瘟疫,地方生态完全被破坏了。

再到司马家,进一步拉低华夏道德水准,洛水之誓、当街弑君都干出来了,还指望地方能遵守道德?

不是杨峥一再甩锅司马家,经历这个时代,才会明白司马家干的事,对这个时代的人心产生何等巨大的冲击。

尤其是在诸葛武侯的对比之下……

东晋、西晋、南北朝为何禽兽皇帝这么多?

一大原因就是巨大的不安全感,看谁都像是司马懿,甚至出了“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的口号,皇帝成了高危职业。

于是大家都没了底线,也都不要脸面……

治国先治吏。

想要恢复西汉时期的地方生态已经不可能了,只能另辟蹊径。

杨峥召来卫瓘、杨旭问对。

这种事自然难不到卫瓘,杨峥心中也有几个不太成熟的办法,卫瓘一向以才思敏捷著称,任何事到了他面前,三下五除二就有了办法。

卫瓘略一思索,便有了对策,不过瞥了一眼杨旭后,摇摇头,“陛下恕罪,臣……暂时未有对策。”

这些小动作自然瞒不过杨峥,知道他是故意让着杨旭。

君臣之间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太子,你意下如何。”杨峥点名道。

年轻人总是想多表现一下。

杨旭现在也不是政治上的初哥,向杨峥拱手,又向卫瓘拱手,投去一个感激的神色,“父皇可效仿魏武错兵制,本地之人不得为本地之吏,或者直接启用退役有功、有德行的将士。”

跟杨峥想的差不多。

将士们忠心耿耿,退役时正好是五十岁左右。

如果说现在的大秦谁最拥护杨峥,肯定是秦军将士。

卫瓘拱手道:“此策大妙,然地方胥吏不可尽由退役将士为之,利益当均摊,地方大族并非尽皆腐朽,不为此便为彼,不给他们机会,对大秦亦不利。”

每个阶层都要留出上升通道,不给他们机会,他们便会彻底摆烂,走向大秦的对立面。

杨旭向卫瓘拱手,“卫令君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