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1 / 2)

争魏 苍穹之鱼 1055 字 1个月前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不服也会要人命的。

这家伙一看就是脑子不太灵光认死理的人,比那个戴克里先差多了。

华夏文明如此深邃,仅凭他一个人两三年的时间,能学到几成?

再则人家是冲儒家去的,杨峥巴不得儒家杀入西方,与他们的教派一决高下。

历史上西方各种教派动辄跑到华夏来,从没听说华夏的教派冲到人家的领土上。

“愿拜陛下为义父!”卡利努斯一脸真诚。

杨峥差点没一口老血喷他脸上,汉魏时代的义父可不好当啊……

也不知他从哪里学来的。

“义父就免了,朕允许你入青营,有朝一日,能将我儒家大道传至罗马。”

“陛下放下,我必定穷尽一生完成此事!”卡利努斯拱手道。

杨峥怎么看怎么觉得怪异……

不过这本来就是一个疯狂而伟大的时代。

第九百六十四章 盛会

卡利努斯的一再请求,让杨峥对太学有了兴趣。

好为人师,大概是人的老毛病之一。

这些年杨峥也有了很多想法,有了想法就有了表达欲,寻思着该给太学的孩子说点什么。

一来表示对太学生们敬重,做个表率。

二来,也能启发启发学生,抛砖引玉,说不定就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杨峥看来,其实华夏的土地上从来不缺聪明才智之人,缺的是方向。

只有思想开阔了,华夏才会源源不绝地焕发活力。

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如此。

思想开阔了,技术、学术、文化、文明自然会呈井喷式爆发。

两汉魏晋,承接的是春秋战国的思想大爆发,无论是儒家还是墨家、法家,用的都是八百年前的东西。

汉魏其实处于华夏的一个衰退期,所以才会出现西晋这么一个畸形王朝。

士人没了廉耻,文人没有骨气,武人没了胆气,儒生循规蹈矩的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连杜预也不过是为左转作注解而已。

而华夏文明不仅仅是儒家的那点东西。

历史上的华夏,下一次“文艺复兴”是唐宋。

这个时代,杨峥的到来,已经让华夏文明的爆发提前了不少。

举国上下,由于评书、戏曲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精神需求。

华夏先祖的种种事迹在街头巷尾流传,这本身就是一个引导价值观的过程。免费书馆的出现,也为大量寒门庶族子弟提供了一张温床。

杨峥觉得大唐能“文艺复兴”,一方面是国家富强,另一方面则是纸张普及,书籍不再被士族豪强垄断,然后以大唐的人口基数,才出了李白杜甫骆宾王那般的“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