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 / 2)

1825我的新大明 大罗罗 1478 字 1个月前

大明的工人工资当然是高的!

工业领先国嘛,工资怎么可能不高?

而且大明还通过均田、限田控制住了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大明的普通农户都有几十上百亩的土地,一个拥有土地的农村壮劳力年均收入都在六七十银圆往上(单指现金收入)。

由于农民的日常开销比较低,生活也相对安逸,所以没有三倍的收入,农村人口是不会转变成工人的。历史美帝差不多也是这样给钱少了,那帮欧洲移民还是去种地吧,反正有《宅地法》,要搞点土地也不困难。

因此大明的工人兄弟年均二百银圆是稳稳的,船厂工人因为劳动强度大,船厂的效益也高,差不多都有三百银圆一年。

而眼下英国工人的平均工资大约是三十磅一年,也就是一百二十银圆,只有大明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至于印度工人的年均收入,恐怕就英国工人的一个零头,也就二十块银圆......大明的工价相当于他们的十倍!

不过在大英帝国和印度本土各种反动势力的多重压迫下,印度的劳动力就是低成本低素质,几乎所有的工人都是文盲。大明普通造船工人可以看懂的图纸,到了印度恐怕得请一个刹帝利或婆罗门种姓,还接受过英式高等教育的工程师亲自来看不可。这个工程师的工资,一年搞不好要万儿八千了......而这些老爷工程师到底有多少货色,真可不好说。

所以在诸葛为道看来,什么印度斯坦造船厂的,一定是英国人的宣传战,根本不会玩真的。

要完真的……那以后有意思的事情会很多的!

而英国人如果真的想拼低成本造船,还是在普鲁士开船厂比较实在——普鲁士的义务教育搞得很好,几乎和大明一样好,所以他们的工人素质很高,工程师也不错,但是工资只有大明的一小半。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不过英国如果大量投资普鲁士,把普鲁士投得强大了,可就要变成德意志帝国了......

想到这里,诸葛为道笑着说:“英国人的印度斯坦船厂不过是在吹牛搞宣传,但这也说明他们已经上套了!”

林则徐点点头,道:“你家那群军师和郑家的那些官人也是这么看的......他们打算请尼古拉一世在适当的时候出面给这场造舰比赛定规则了,所以我要回一趟北京,去和朝臣们商量这事儿。”

说着话,林则徐又认真地看着诸葛为道:“道子,你家的军师和郑家的官人也许不会在乎什么印度斯坦造船厂,但他们一定会瞪着眼睛看道光怎么摸英国人的老虎屁股!”

那帮老人家总还是有点怂的——都是老爷子嘛,稳了那么多年都挺好,已经稳习惯了。

如果道光打印打砸了,那他们可就不敢惹毛大英帝国了。可要是大英帝国原来就是只纸老虎,那他们就不能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