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宴席论政(下)(2 / 2)

杨彪几人听闻,心内也是明白,狡辩不得。

“再者!律法为官府所发,又由官府执行。得之者,即可获利。小民无权过问,自然也不能保护自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切皆受上位者随意而为,如何能言‘平等’?”

“这····?”几人未料到,朱铉竟然如此评价大汉律法,于草芥之民而言,岂不是等同于无?专为上位者私设。

“谬!大缪!”孔融已是挣红了脸色,口带急促之气,斥道:“官员读经史,修身养性,岂会如你一武夫所言,那般不堪!”

孔融直接将朱铉此语,列为蛮莽武夫对文人的恶意攻讦。

董承、杨彪也觉得朱铉言过其实,所以未阻止孔融呵斥,静闻待朱铉作答。

“噶噶···”朱铉被孔融这么一激,反倒气笑了。须臾之后,方道:“修身养性?自古作大恶者,莫不是饱读诗书之辈。大奸大恶之辈,有几人是目不识丁的草芥之民?”

孔融听了来气,张嘴要反驳,奇了,竟然辩无可辩。

似乎人家朱铉说的对啊,真找不出一个‘千夫所指’之人为草芥小民。

“你为孔圣之后,当明白,自我朝而开始的‘儒教’,与孔孟圣人所倡导的‘儒家思想’,根本就是两回事。你不承认?”

孔融睁圆了眼,口张得老大,却辩驳不了,只听得喉咙内呼呼喘粗气。

孔子崇尚‘修身’,注重社稷赐福黎民,劝导施仁政,让利于民。所以,周游天下,四处游说,各路诸侯拜服其人品,而不敢用其政治主张。

孟子更甚,“民为大,社稷次之,君为轻。”

而儒教是什么?‘忠君报国’乃是核心。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为天,民为地,推崇天地和谐。倡导王道德治、确立上下秩序的国家宗教。

“汉武之后,儒家已死!”朱铉字字珠玑,如利刃插于孔融心肺。

“你···”孔融不由得勃然大怒,已是起身要上前与朱铉相搏。

董承、杨彪见状,上前按住孔融,又一起向朱铉言道:“将军!此言太过。我等自幼读经史,万不能受。即使如你岳父,也是要呵责与你的,快别说了。”

朱铉见他几人这般,心内明了,终是权贵,虽有济世之心,但根本不会放下身段,将自己如草民同等。

这还是有德行,有修养的。那些朝堂之上的衣冠禽兽,就更没有指望了。

从此刻,朱铉更明白一个道理。指望官宦、士族来施舍公平,那是与虎谋皮,自己在做痴人说梦。

“看来,这天下黎民的梦想,唯有自己去争取。我朱铉,就代大地子民,与这些天之骄子们,争一争。皇帝贵为天之子,我这草芥,就做地之子。哼!”

抱定了心思,朱铉底气更足,直接喝道:“人说暴秦焚书坑儒,宵禁百家。武帝以来,儒教难道不是如此做的?独尊儒家?好一个独尊儒家。你儒家难道不是变了··走狗?”

几人都惊呆了。

朱铉却是激动不已,根本不看几人的表情,但见那魁梧身影站立,声如钟鼎齐鸣,震人发聩。

“汉室可保,但规矩必须遵循。上至皇室,下至黎民,都要守这个‘规矩’。即使这‘天’,也要守规矩。”

现场,一时间陷入沉默。万料不到,朱铉今日会讲这些。

其实,朱铉如此,也是为转移话题,避免谈及曹操之事。

同时,也想看看,朝堂中,到底能否有人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

至于说,此言传出去,也没什么大不了。

曹操本身也不是遵循儒教的人,正大力废止,推行法治。

火点得差不多了,也该熄灭一二。

朱铉遂言:“诸位,人人都守规矩,才是保证社稷永久之道。‘过犹不及’,贪到的利益太多,终究会祸及自身。十常侍、何进、董卓等人,莫不如此!”

确然!王朝数百年一更迭,权臣十数年沉浮,都曾辉煌,但最终难免罹难。

依靠权力,过度索取,终为天下所弃,非子孙之福。

“儒家亦可谓规矩,法家也如此,只在诸位心内有‘公平’二字,则一切皆成规矩。诸位饱读经史,更应从此入手,多为天下所有人的福祉考虑。”

言罢,朱铉俯身拜下,而后作别。(未完待续)